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世界茶业发展报告(2017)
图书
世界茶业发展报告(2017)
REPORT ON THE WORLD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2017)

ISBN :978-7-5201-0325-1

丛书名 :世界茶业蓝皮书

学科 :农业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中国的饮茶历史在3000年以上。很早以前,中国就把种茶经验和茶树种子传给了世界各国人民。目前,茶已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品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21世纪以来,世界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园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大幅增加。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2015年世界茶园种植面积为452万公顷,比2000年的265万公顷增长70.6%;茶叶产量530.5万吨,比2000年的292.9万吨增长81.1%。随着世界茶叶消费量的增加,世界茶叶种植面积呈稳定上升趋势。目前,世界五大洲都产茶,主要茶叶种植国有30余个。2015年,茶叶产量排在前8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亚、缅甸。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也是茶园面积增速最快的国家,2014年茶园面积265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156万公顷,增幅达143%。2015年面积279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156%。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交流逐步加深,茶叶成为一种历史承载厚重、文化底蕴丰富、健康养生所需的世界饮品,从2001年到2015年,世界茶叶消费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势头。2000年全球茶叶消费总量为287.9万吨,2015年增至约500万吨,增长了近73.8%,年增长率约为5.3%。2006年后,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从2012年到2014年,中国的茶叶平均消费总量已经达到135.7万吨,2015年上升为181万吨。就人均茶叶消费而言,冰岛从2003年到2011年一度是世界上人均茶叶消费最大的国家。但是在2012年到2014年3年中,土耳其取而代之,人均茶叶消费达到3.18千克。

21世纪以来,世界茶叶贸易也平稳增长。2014年,全球茶叶总贸易量为348.5万吨(比2000年增长34.3%),其中出口182.7万吨(比2000年增长38.2%),进口165.8万吨(比2000年增长30.3%)。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35.3%。2015年世界茶叶出口196.2万吨,比2000年增长32.9%。目前,肯尼亚是世界上茶叶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茶叶出口额最多的国家是斯里兰卡,出口额15.6亿美元;中国12.7亿美元,位居第二。在全球茶叶贸易中,红茶是主要产品,但近年来其在全球茶叶出口中所占份额略有减少,从2000年的86.4%降至2015年的78%。绿茶所占份额则不断增加。

如今,世界茶叶生产早已不是过去小农经济时代粗放的生产加工方式,与茶叶有关的产业链条发生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茶产业不再是原茶产品的简单售卖,而成为一系列紧密相关的环节。21世纪以来制茶工艺和技术突飞猛进,世界涉茶产业的发展也日趋多样化。总的来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涉茶产业,都离不开科研,科研会带动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贸易的繁荣,不仅会提高茶叶的产量,还会提高茶叶的质量,更会随之提高茶叶的销量。21世纪的世界茶业在科技工作者和先进科学技术共同推动下,在茶园管理、栽培育种、生产工艺方法、产品创新和销售管理等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21世纪以来茶产业发展的亮点。

中国是世界茶树的祖国,茶树最早被中国人由野生变为园栽,中国最先将茶叶从药用变为饮用,茶叶和茶种也最早由中国传播至世界各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茶叶产量最多且增速最快的国家,也是最为重要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2014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为265万公顷,占全球茶叶种植总面积的60.6%;茶叶产量209.6万吨,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40.5%;茶叶出口数量为30.2万吨,占全球茶叶总出口数量的16.5%;出口金额12.7亿美元,2015年中国茶园面积为279万公顷,茶叶产量为227万吨,出口量为32.5万吨,出口额为13.82亿美元,出口至126个国家和地区。茶业发展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加快生态茶园的建设,树立生态、高效、可持续的茶叶标准化发展观念;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重视茶叶产地的环境建设,切实做好源头整治,提高茶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建立健全茶叶检验检测体系,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推动中国茶业持续繁荣。

总之,茶叶发展表现在茶产业、茶贸易、茶文化、茶健康、茶文物器具等各个方面,都促进了世界茶叶的繁荣和兴盛。本书总结了21世纪以来世界茶叶发展的最新概况,内容翔实丰富,希望可以为世界上的爱茶人士和茶叶研究人员提供可以借鉴之处,也希望为推动中国茶文化和世界茶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做出贡献。

李闽榕

男,1955年6月生,山西安泽人,经济学博士。现为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G20国家创新行动高级别专家工作组专家,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评估标准化工作组高级别专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技评估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秘书处顾问。《光明日报》光明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共福建省委副秘书长、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及党组成员、福建省委办公厅厅务会议成员、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福建省版权局)党组书记和副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竞争力、现代物流、省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国家竞争力、科技创新与评价研究。已出版著作《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1998~2004)》《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全球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以北京市、福建省、黑龙江省为例》《金砖国家综合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2019)》《中国核能发展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海西经济区与台湾》(在台湾出版)等著作40多部(含合著和主编);主编和共同主编20多种国家级皮书。并在《人民日报》《求是》《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日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改革》《经济学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科学社会主义》等中央和省级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先后主持完成和正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研究”,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课题“效益 GDP 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对省域经济评价应用的研究”及多项省级重大研究课题。科研成果曾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届、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福建省第七届至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2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和表彰(含合作),并有20多篇论文和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荣获其他省厅级奖励。2015年以来先后获奖的科研成果有:《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2)》于2015年荣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荣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15年度中国发展研究奖三等奖,《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2013)》于2016年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于2016年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评价委员会优秀皮书一等奖。


冯廷佺

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中国茶叶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文化促进会茶叶委员会主任,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福建茶叶》编委会主编。在《中国茶叶》《福建茶叶》《茶缘》等期刊上发表《福建名优茶发展趋势与品牌战略探讨》《“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等论文50多篇。其中《奥林匹克,不战而胜——“人文中国·茶香世界”活动创意阐述》《实施品牌战略是实现福建茶叶强省的重要决策》等获得北京、福建有关活动的优秀论文奖。


蔡军

蔡军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


周国文

福建宁德人,1973年8月出生,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后,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茶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世界红茶》主编,《名人论茶与中华茶文化》执行主编,编撰《闽茶概论》《宁川佳茗——天山绿茶》等论著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