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201-0532-3
丛书名 :媒介与女性蓝皮书
学科 :新闻学与传播学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媒介与女性蓝皮书: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报告(2015~2016)》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主持编撰的双年度研究报告。本报告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篇、媒介再现篇、媒介与女性发展篇、女性媒介使用篇和海外研究篇,对2015~2016年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和全方位分析。
总报告全面概括了2015~2016年中国媒介与女性研究与发展的态势,总结了媒介与女性发展过程中的突出成果,也提炼了这一时期媒介与女性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总报告指出,2015~2016年是媒介与女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突出的成绩是,提高女性的媒介素养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加强媒体的文化瞭望与性别平等的监督功能被写入国家发展规划;对媒介内容进行性别平等监测日趋理论化与常态化。在这一时期,依然严峻的问题是,在“互联网+”时代,社会性别议题的媒体表达亟待提升;媒介内容中所重现和强调的对女性价值认定的质疑与偏见亟须根除;媒介与女性的学术研究与媒介制播需要进一步合作。展望未来,需要从营造更加平等的舆论环境、进一步提升公众的性别素养、打造媒介与女性和谐发展的路径等角度,促进我国媒介与女性实现新发展。
“专题报告篇”针对2015~2016年女性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推出了“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翻译的《女性新闻工作者遭受暴力和骚扰情况全球调查报告》,首次详细记录了全球传媒业中许多女性工作者所面临的危险,描述了女记者遭受的暴力和威胁的类型,对暴力和威胁如何影响她们开展工作的能力进行了思考。
“媒介再现篇”集中对2015~2016年媒介所呈现的性别形象与性别议题的情况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媒体对“全面二孩”报道的性别分析,《燕赵都市报》中的儿童形象分析,“仙女下凡”类题材电视剧的性别批评,我国媒体对农村留守女童的报道现状分析以及希拉里亲民化的媒介形象研究。这些研究展现了各类媒体对性别角色和性别关系的塑造模式,对媒介生产与呈现过程中存在的性别盲点和性别歧视提出了批评与建议。
“媒介与女性发展篇”则从多学科交叉的视角考察媒介发展与女性发展的关系,包括如何在群体传播中凸显女性的主体意识,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中提升女性领导的媒介素养,如何借鉴和发扬女性媒介的生产机制和传播效果,如何在影视剧的生产与发展问题中巧妙地介入性别文化的力量,如何将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女性媒介使用篇”着重研究了性别研究视角下星座文化的网络传播,展现了星座传播与性别研究的交叉成果;通过分析数字离散社区中的性别、阶级与族群,考察了海外女性华人在线社区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微博传播及其O2O自组织的发展情况,展现了2015~2016年女性对多种媒介类型的使用现状。
“海外研究篇”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和瑞士的女性政治博客发展情况,对中国的媒介与女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全书以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与范式,借鉴了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社会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分析工具,采用了综述法、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话语分析、统计与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媒介与女性研究的综合视角梳理了2015~2016年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等多种媒介类型呈现的性别议题和性别关系,考察了媒介与女性发展的语境、生产过程、传播过程与接受过程。每篇研究论文皆力争揭橥问题、寻找对策,全书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公众对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的认识。
刘利群
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二级教授,全国妇联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执委,第十三届常委。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理事长。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张敬婕
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性别传播、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