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7593-6
丛书名 :广州蓝皮书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4~2015)》由一个总报告、十个分报告、两个专题报告组成。本书从广州青年的价值观、身心健康、教育与学习、就业、婚恋与家庭状况、社会参与、消费与闲暇娱乐、互联网运用状况、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状况、发展环境等十个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实证性研究,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犯罪学等多个学科视角,深入研究、分析当代青年的价值诉求、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详细勾勒了当代广州青年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特征,真实反映了广州青年生存与发展现状,并就广州青年的发展趋势及对广州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
研究发现,与2010年、201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广州青年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个人本位、务实的价值取向依然是广州青年人生价值观的主要特征;在社会价值观方面,广州青年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信心回升,对社会建设领域越来越重视。在身心健康方面,目前广州青年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学习紧张、工作压力大、收入不够用一直高居广州青年压力源的前三位;父母、朋友依然是广州青年最主要的求助对象,专业机构的地位有所攀升。广州青年教育与学习有较好的社会氛围和家庭物质条件,他们对学历的期望较高,较看重个人能力的提升,教育满意度有所上升。在就业方面,“自主创业”成为广州青年成功就业的重要选择;工资待遇反超工作稳定性,成为广州青年求职中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就业质量与工作满意度均有待提高。广州青年在择偶时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及感官满足,情感因素与物质因素相对弱化;网络化社交意愿增强,婚姻责任意识与稳定性较差;性观念较为开放,性责任意识有所降低。在青年参与方面,广州青年政治意识和参与行为增强,但政治参与途径有限;社会参与热情高涨、行为踊跃。广州青年消费水平稳中有升,消费结构持续稳定;青年闲暇娱乐的内容与地点多样,互联网成为青年消费和闲暇娱乐的重要渠道。在互联网运用状况方面,广州青年上网更加普及,呈现低龄化、娱乐化、移动化的趋势。广州未成年人偏差行为整体严重性较低,偏差行为集中于逃学、不做课程作业等违纪行为。在发展环境方面,广州青年发展的政策体系日渐完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但与青年自身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青年对发展环境满意度评价普遍不高。
随着广州的新定位、新发展、新谋划,交织着激荡变化的社会思潮,广州青年群体发生着急剧而显著的变化。在未来,我们应从优化工作理念、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公共服务等多维度开展青年工作,为青年发展营造更加和谐、良性的条件与环境,促进广州青年全面发展。
张强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管理决策、对策论(博弈论)、模糊集理论与应用、非可加测度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有80余篇被SCI收录。出版著作5 部。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安建国
现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副书记、党组成员。2008年10月至今,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副书记、党组成员,第十二届广州市政协常委,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魏国华
现任共青团广州市委书记、党组书记。2008年5月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副书记,党组成员,十届、十一届广州市青联副主席。2011年9月至今,任共青团广州市委书记、党组书记,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中共第十届广州市委委员,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共青团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共青团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广州市青年联合会主席。
孙柱
男,湖北蕲春人,现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副书记、党组成员。2001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汉族,工程硕士。2001年7月至2008年5月,历任广州市培正中学高中政治教师、副班主任,校团委书记;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历任共青团广州市越秀区委副书记、书记(其间: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挂任梅州市大埔县团县委副书记;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兼任越秀区创建办宣传活动组组长;2010年至2011年任信宜市钱排镇北内村扶贫开发“双到”驻村干部并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兼任区扶贫开发“双到”办副主任);2012年7月至今,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副书记、党组成员(其间:2013年7月起兼任广州市驻湛江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队队长)。第十一届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邱服兵
男,湖北荆州人。研究生学历,工程硕士,1991年参加工作。现任广州市团校校长、广州市志愿者学院院长、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所长、青年探索杂志社社长。曾任广钢集团团委书记、炼铁厂党总支书记、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曾主编《广州青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2009~2010)》、《生命在感动中成长——广州亚残运会志愿者研究》、《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与青年群众工作》、《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2~2013)》、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培训教材等。主持了“广州建设志愿者之城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委托课题)、“以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培训体系创新志愿者培训”、“团校培训的困境与对策”等课题。
涂敏霞
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校长(院长)、教授,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所长,《青年探索》杂志主编。参与编写《广州青年发展报告》、《中国志愿服务典型项目研究》、《青少年压力现状与心理调适——穗、港、澳三地比较研究》和《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与青年群众工作——广州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调研报告》等著作2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70多篇。主持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21项、省市级课题25项、跨地区比较研究课题3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