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201-0832-4
丛书名 :城乡一体化蓝皮书
学科 :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2016年,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城乡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北京市继续疏解非首都功能,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一般制造业、农林牧渔业和批发零售业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新设企业数分别增长12.77%、26.76%、22.53%。2016年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35家,拆除和清退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17家,涉及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调整疏解商户2.8万户。
2016年,北京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城乡新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6.7%。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0.6∶19.7∶79.7,调整为0.5∶19.2∶80.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万元。
2016年,北京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深化调整城市空间格局。中心城服务保障功能不断改善,自2014年到2016年年底,全市累计签订改造协议、搬迁腾退及修缮加固12万多户,累计完成投资1300多亿元。古都风貌保护和环境改善得到强化,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编制完成通州、房山、大兴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顺义、延庆、平谷金海湖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获批,稳步推进功能性特色小城镇建设、低效用地开发利用、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一绿”地区城市化和“二绿”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第一批试点朝阳6个乡已完成90%腾退任务、农民全部整建制转居,启动第二批朝阳5个试点乡和大兴旧宫镇城市化建设。
2016年北京深化改革、强化治理,构建城乡和谐宜居环境,出台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持续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实现平原地区生态林管护全覆盖,完善山区生态林补偿政策,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16年,北京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社会民生,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530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9%。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还显现出一些问题,主要是改革进展滞后,农村地区面临资源重新配置、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等重大问题。农村经济转型困难,农业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过大。农村综合承载能力不足,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展望未来,落实首都战略定位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非首都功能疏解将加速农村产业业态、空间形态、人口结构和人居环境的优化提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空间开发模式、城市与社会治理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地区发展资源的系统更新;城乡规划体制的调整,城市和土地规划两图合一以及新一轮规划的修编,将推动区域规划实施单元的优化调整,打破城乡二元的要素分割,促进城乡资源统筹协调、成本收益平衡,有助于农村集体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的改革创新,推动未来区域发展空间资源的集约优化配置,提升整体产出水平,突破农村城市化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瓶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动力,将直接带动北京东南部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吴宝新
经济学博士,高级农艺师。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原书记、原主任,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委书记,历任北京市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站副站长、站长;北京市农业物资供应站站长;北京市农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市委农工委委员,北京市农委副主任,(兼)北京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宝秀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市级重点建设学科人文地理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黄序
女,经济学学士,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北京市行政区划学会副会长。自从事科研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城市化、城乡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及巿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调研报告40多篇,主编著作10余部。其中参加全国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重点课题《北京市人口与城市发展问题》研究,并主持其中一个子课题《北京远郊区县集镇与人口发展》,该课题曾获第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7~2000年参加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持的市长交办课题“北京郊区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研究”,课题成果——专著《北京郊区城市化探索》获北京市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张英洪
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农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法学博士。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综合处处长,兼任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农村经济》执行主编,长期致力于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著有农民权利研究系列作品《给农民以宪法关怀》《农民权利论》《农民、公民权与国家》《认真对待农民权利》,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研究系列作品《新市民——北京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研究》《北京市新型城市化研究》《北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研究》《农民荒——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北京市法治城市化研究》,农民财产权利研究系列作品《北京市城市化中农民财产权利研究》《赋权富民》《善治乡村——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等。
张景秋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院长、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带头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人选、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和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学以及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学术专(译)著十余部。2005年获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9年获首都劳动奖章,2010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1年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12年入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长城学者”培养计划。自1998年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城市办公业的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中国城市办公空间扩展与区域增长互动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分布优化研究”“北京‘五个之都’建设功能区布局优化及实施对策研究”“首都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时空特征研究”,参与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产业布局研究、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等近50项研究和规划。在《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城市发展研究》《城市问题》《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城市办公空间》《北京大型文化设施利用的空间分异研究》《现代城市规划》等学术专(译)著十余部。
孟斌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所长、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负责人,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委员。199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10月至2008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3~9月在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地理系从事访问学者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地理、地理信息科学和空间数据分析。近年来在Public Health《地理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调查研究》等学术著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转型期中国城市居民职住关系:演变、机制及政策启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与居民职住分离互动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