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2~2013)
图书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2~2013)
ANNUAL REPORT ON PUBLIC SERVICE OF BEIJING(2012-2013)

ISBN :978-7-5097-4327-0

丛书名 :北京蓝皮书

出版时间 :2013年03月

本书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核心团队成员,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北京市公共服务发展与创新的研究成果。 全书分为总报告、总评价、科技教育篇、社会保障篇、基础设施篇、公共安全篇及环境保护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公共服务各领域的发展现状、问题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16区县公共服务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和排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2年,北京公共服务规模与水平已步入小康社会初级阶段,科技人员总数和高等教育人口数在世界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基础教育经费资源与教师资源在区县间的布局趋向均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已经达到或超过95%,地铁里程仅次于纽约,旅游人次位居世界前列,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0%以上,食品监测抽查总体合格率达到97%,节能减排国内持续领先,绿色北京建设步伐加快。 北京市各区县公共服务综合排名前6位的分别为东城区、西城区、门头沟区、朝阳区、石景山区、延庆县。从排名可以看出,核心区与功能拓展区因其重要的社会经济职能,掌握了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因此排名相对靠前。而生态涵养发展区,虽然公共服务资源相对较少,但因其人口少与环境好,因此基本排在中间。只有城市发展新区,一方面因其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公共服务资源不如功能核心区与功能拓展区丰富,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的不断涌入降低了人均享有的公共服务资源量,同时这些区县的生态环境也不如生态涵养发展区。多方面原因使得这些区县的公共服务绩效排在了最后,形成了近似“U”形状态,这些城市发展新区的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 尽管北京公共服务在规模和水平上已步入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但公共服务质量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原创性科技成果不多,学前教育总量不足,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仍然艰难,城市减灾防灾的基础设施需要更新换代,食品和药品安全政策、标准和技术需要全方位提升,PM2.5的监控和综合治理难度越来越大,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改革中加以克服和完善。 在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鼓舞下,2013年北京公共服务投入会越来越大,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庞世辉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财政。主持“北京政府采购政策与机制研究”“北京市轨道交通财政补偿机制研究”“北京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案例研究”“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理论与政策研究”“北京医药产业与医疗体制改革和谐发展研究”等多项重点课题。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


杨松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兼任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专家团成员、北京城市副中心专家团成员、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顾问。曾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商业部管理干部学院。长期从事城市经济、贸易经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城市治理、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等。著有《首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研究——趋势·运营·监管·比较》(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北京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创新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北京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80多项。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理论版)等发表论文150多篇。2012年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