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4795-7
丛书名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学科 :城市经济学;工业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
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名单
-
序一
-
序二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农业劳动力的流动机制
-
第二章 欧洲农业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驱动因素
-
第三章 欧洲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共性与趋势
-
第四章 劳动力流动与城市病:症结及其缓解
第二节 社会失衡问题 蒋尉第三节 劳工住房问题 蒋尉 -
第五章 从过去到未来:欧洲的经验是否对症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
-
结论 蒋尉
-
索引
-
后记
-
参考文献 蒋尉
大约在1750~1950年的200年间,欧洲经济社会谱写了以创新、竞争为基调的多元变奏曲——工业化。在由技术推动的结构调整及由此带动的劳动力流动与资源配置重组以及城乡结构变动的过程中,“去中心化"、“就地城镇化”在城市病防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做出了突出关键的贡献:前者通过经济社会政治资源、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分布均等化和区域城乡同质化,削弱了主要大城市的“资源中心”地位,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分散化和地区的均衡发展;后者以小城镇发展与“过渡地带"为特征的就地产业创造为主线,缓解了过度集中引起的城市病;而双轨制、多元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基础教育模式则促进了劳动力的有效流动,催生了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劳动力,为世界品牌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由发达国家倡导的知识产权保护逐渐蔓延到各个领域的时代,经济发展的教训与经验则得以留在它们触及不到的角落,成为我们可以免费获得的极少数资源之一。如果可以将欧洲视作一面镜子,那么,透视其工业化、城镇化与劳动力流动等一系列“问题一对策”的发展过程及其效率与公平、市场与国家的跷跷板困境,我们可以获得一种逻辑经验,并必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日臻完善。
蒋尉
0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后,2010年入选洪堡学者,研究方向: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全球治理下绿色转型与非技术创新系统,著有《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与非技术创新》(Study on German Renewable Energy:Development and N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