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3259-5
丛书名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
学科 :区域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系教育部重点支持的研究报告之一,由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商学研究中心、大关中发展研究所组织全国长期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及周边区域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撰写。
《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内容包括总报告、综合分析篇、专题研究篇、附录四个部分。
总报告重点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产业发展是实现关中一天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报告通过对关天7市1区产业现状的分析,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各地区的特色产业与产业集群进行了有效整合,利用PLSR(偏最小二乘算法)回归的标准化模型,对影响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科技进步、社会政策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的实际状况,对关中—天水地区产业的发展和转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综合分析篇是总报告的支撑部分,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近年来的发展实践,从生产要素和支柱产业两个维度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和展望。生产要素维度分报告有5篇:人口发展报告通过对经济区内人口资源现状的梳理,发现经济区在人口资源发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口地区分布失衡、人口结构有待优化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力资本发展报告分析了经济区人力资源中的教育培训资本、专业技术资本、健康资本和迁移资本的状况;资本报告从金融资本存量、实物资本存量、资本增量及其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区资本要素进行了分析;自然资源报告以经济区主要自然资源现状和利用情况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十二五”期间自然资源供需情况及其对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基础设施报告从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四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入手,探析了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支柱产业维度有9篇:装备制造业共有两篇报告,第一篇针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驱动及经济增长效益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第二篇针对西安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深入分析了西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金融业报告对经济区金融业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问题;资源加工业报告以能源化工业和有色金属加工业为重点,探讨了资源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现代农业发展报告对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了其在人力资本、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文化和旅游业报告对经济区该产业现状、存在问题、政策导向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不能单独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只有将两者充分结合,才能实现产业的跨越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报告从简要状况、相关问题和对策建议三方面对该产业进行了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报告认为经济区科技资源的汇集为发展该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近些年该产业发展迅速,但仍有资金投入不足且结构失衡、科技成果及其转化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最后对光伏产业做了分析和研究。
专题研究篇侧重于从学术研究角度对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包括相关报告9篇:关中—天水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西咸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新模式;“西安—宝鸡”经济线到“西安—包头”经济线的战略选择;西安市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大关中与陕甘宁经济发展思考;西咸新区产业定位思考;关中重点示范区建设和西部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的形成;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及遗址区文化产业研究。
李忠民
睢党臣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学、财政学和社会保障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任中国市场营销学会理事、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获省部级奖3项。
王琴梅
女,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与中国西部经济发展、转型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复印或摘登。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主编、参编著作7部。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5部。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科研基金项目、省级科研基金项目4项,主持省级项目4项,主持完成校内项目3项。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校级奖励。
柴建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商学中心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等多项,获得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参与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的研究,参与撰写著作2部,在国际能源经济类顶级期刊(SSCI/SCI/EI源期刊) Energy Policy,以及《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