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3296-0
丛书名 :青海蓝皮书
学科 :区域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
青海蓝皮书编委会
-
主要编撰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BⅠ 主题报告
-
BⅡ 总报告
-
BⅢ 经济篇
-
BⅣ 社会篇
-
BⅤ 区域篇
-
BⅥ 专题篇
-
皮书数据库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
法律声明
苏海红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研究员,原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省级优秀专家。兼任青海省政协学文委副主任、青海青联副主席、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牧渔业学会理事等职。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青海省“三八”红旗手、青海省直机关“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农村经济和生态经济。出版学术专著2部、丛书1部,发表论文及调研报告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课题5项,省部级以及委托课题30余项。主要成果有:《中国藏区反贫困战略研究》《中国西部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补偿实施方案研究》《加强和创新青海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研究》《完善创新主体功能区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等。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获省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孙发平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汉族,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青海省委党校和青海省委讲师团特邀教授等。获青海省政府“青海学者”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战略、青海经济问题、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学。先后独立、合作、主著及主编书籍10余部,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青海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青海省社科基金项目9项、各类委托课题40余项,主持完成智库报告60余篇。主要成果有《中国三江源区生态价值与补偿机制研究》《“四个发展”:青海省科学发展模式创新》《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例》《中央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机遇下青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研究》《青海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研究》等。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青海省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20余篇智库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
赵宗福
男,汉族,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民俗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青海省民俗学会会长、青海省昆仑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职,同时兼任日本爱知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国内外多所大学客座或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以及古典诗歌。长期从事地方文化史和民俗文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在中国古典神话、民间文学、西部诗歌史、青海文化史、民俗文化学等方面均有一定建树。近年来致力于昆仑文化的研究与相关学术活动的组织,先后策划主办“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国际学术论坛”、“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昆仑神话的现实精神与探险之路国际学术论坛”、“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格萨尔与世界史诗国际学术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在海内外学界产生较好影响。先后获得“首届钟敬文民俗学奖”、“大昆仑文化杰出学术理论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文联“德艺双馨会员”、“青海省优秀教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青海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出版《花儿通论》、《昆仑神话》、《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究》、《青海花儿大典》、《青海历史人物传》等20余部书籍,在海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等100余篇。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27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基本为独著成果,其中中国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1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青海省文艺评论奖一等奖1项,青海民间文艺成果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