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0082-2
丛书名 :温州蓝皮书
学科 :区域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08年03月
-
法律声明
-
温州蓝皮书编委会
-
主要编撰者简介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
-
总报告
-
经济篇
温州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胡瑞怀吕金记温州专业市场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 缪来顺温州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状况分析 郑黎明 -
社会篇
温州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报告 刘辉吴建军 -
文化与政治篇
温州旅游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胡念望 -
专题篇
-
pp. 434-435(共2页)
-
后记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
社科文献资源库之皮书数据库
本书是由中共温州市委党校组织编撰的关于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和预测的著作。
全书由总报告、经济篇、社会篇、政治与文化篇、专题篇组成,通过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客观的总结回顾,对2007年温州经济社会的运行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2008年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趋势分析。“总报告”是本书的核心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模式”与“珠三角模式”、“苏南模式”一起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成功典范,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温州经济社会都取得了迅猛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57亿元。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00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591元。科技、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同时,温州也面临着“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些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与要素制约的矛盾,区域发展结构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这些结构性矛盾有些是历史形成的,有些是体制的产物,有些是宏观经济影响的结果,有些是产业自身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温州经济社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如不能加以有效解决,则难以实现未来一个时期温州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展望2008年,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温州实际出发,通过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城市功能转型;推动消费转型,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解决人民群众生活的后顾之忧;创新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外来人口有序融入温州社会;加快教育和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公民素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改革,温州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金浩
1951年11月出生,曾任中共温州市委讲师团团长、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温州市乡镇企业局局长、温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从事资本市场相关领域研究。主持编写《温州乡镇企业区划》。主持上报温州区域科技创新工作体系方案。完成温州市科技局重大软件学招标课题“温州区域资本市场研究”。曾获2002年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个人”。
王春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农村社会学、农村流动人口、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海外移民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的研究,先后出版《社会流动和社会重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中国城市化之路》《巴黎的温州人》《中国农村社会分化和农民负担研究》《移民空间的建构——巴黎温州人跟踪研究》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国人口科学》等期刊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朱康对
中共温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蒋儒标
现任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温州市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曾任温州市委党校函授部主任、教务处处长、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等职。
熊慧君
梁德君
王健
中共温州市委党校(温州市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温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温州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浙江省社科信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发展创新与文化浙江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温州市公共政策研究团队“社会治理创新”团队负责人、温州市共同富裕咨询委委员。主要从事区域社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人口结构变迁等研究,发表文章40余篇,主持浙江省规划重点课题1项,获得地厅级以上成果奖10余项。主编《乡村振兴看浙江》《市域治理看温州》《共同富裕看温州》等图书。2007年以来,一直主持温州蓝皮书日常编撰工作,2017年获评“皮书专业化二十年·致敬人物”。
任晓
经济学博士,温州市委党校教授,温州市委党校图书馆馆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