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0604-6
丛书名 :北京蓝皮书
学科 :行政制度;中国政治制度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
法律声明
-
北京蓝皮书编委会
-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8~2009)》编委会
-
主要编撰者简介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总报告
-
公共科技与基础教育篇
-
社会保障篇
-
基础设施篇
-
公共安全篇
-
环境保护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在“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指导下,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并以无与伦比的辉煌书写了奥运会新篇章。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北京市政府加快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在“奥运精神”的推动下,首都服务型政府步入初级阶段,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均衡化。
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确立,财政支出体现了公众性、公用性和公益性,公共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91.3%。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均衡化,民众享有水平不断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保持在100%,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机制初步完善,基本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城乡覆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和居民家庭医生制度。公益性的文艺演出和电影放映进社区、进乡村,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全市统一的紧急救助服务系统和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并使网络覆盖到了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形成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网络,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1.86%左右。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和基本医疗全覆盖,将城镇劳动年龄内的无业居民纳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为全市城乡70万名60岁及以上的无养老保障的老年人每月发放福利养老金。
首都公共服务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供需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基层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发展模式简单粗放,内涵发展不足;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薄弱、供给不足;运营管理模式陈旧,投资效益不高。这些问题有待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
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在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显现,主要表现在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失业人员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下滑,而民生支出增加。2009年上半年,北京财政收入增幅可能进一步下滑,民生财政将面临较大压力。为了应付可能增加的就业压力和财政困境,政府在财政预算安排上要采取有保有压的策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张耘
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公共管理。主持“知识市场研究”、“北京高科技企业多层次利用资本市场能力研究”、“北京非上市高科技企业股权流动市场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定价研究”、“北京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研究”等10多项北京市规划办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研究项目,著有《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研究》、《首都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研究》、《非上市高技术企业产权交易与价值评估》、《高技术企业诊断》等多部专著,先后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委宣传部系统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2项、北京市委统战部优秀研究报告一等奖2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7项。
庞世辉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财政。主持“北京政府采购政策与机制研究”“北京市轨道交通财政补偿机制研究”“北京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案例研究”“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理论与政策研究”“北京医药产业与医疗体制改革和谐发展研究”等多项重点课题。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
杨松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兼任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专家团成员、北京城市副中心专家团成员、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顾问。曾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商业部管理干部学院。长期从事城市经济、贸易经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城市治理、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等。著有《首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研究——趋势·运营·监管·比较》(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北京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创新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北京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80多项。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理论版)等发表论文150多篇。2012年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