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深圳劳动关系发展报告(2010)
图书
深圳劳动关系发展报告(2010)
ANNUAL REPORT ON SHENZHEN’S LABOR RELATIONSHIP (2010)

ISBN :978-7-5097-1512-3

丛书名 :深圳蓝皮书

学科 :劳动经济学;工业社会学,劳动社会学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2009年是深圳在危机中前行的一年,更是在困难中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深圳劳动关系发展报告2010》给出了客观真实的答卷:一是全力打造充分就业城市。建立政府为主导与社会多方合作的促进创业机制,构建具有深圳特色创业政策体系、资金扶持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和宏观管理体系。二是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创历史最高。2009年1月深圳出现参保人数降到2008年8月份以来的最低点,到12月底,五险种的参保人数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深圳还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社会医疗保险全覆盖” 和社会医疗保险“三统筹”。三是“双爱”活动成为应对经济危机的独特创举。深圳各级工会持续开展“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活动,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推动企业、推动深圳经济走出危机、走向复苏。四是以工资增长为核心的集体协商机制正在成型。深圳在大型企业、外资企业中推行集体协商制度,尤其在工资增长机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于如何平衡劳资利益,实现劳资双方的共决共赢、共建共享,给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答案。五是创建多样化劳动争议调解新机制。建立以劳动信访为依托、以劳动监察为保障、以劳动仲裁为后盾的“三位一体”综合调解模式。建立人民法院多元化大调解格局,实现诉讼机制与非诉讼机制的衔接互动,运转协调,纠纷解决方式的整体合力。六是劳动争议呈现“三下降”的良好局面。用人单位守法经营自觉性日益提高,劳动者维权日益理性,金融危机时期员工主动与企业共渡难关的多了,劳动关系更趋于和谐。全市劳动争议呈现出劳动争议案件量持续下降、因加班工资引发的劳动争议明显下降、重大集体访大幅下降的良好局面。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深圳既要正视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更要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实现新发展。第一,创新企业内部自我协调机制,促使内部矛盾内部解决。引导企业建立内部协调沟通机制,积极在企业建立专门的劳动关系协调机构,集体协商机制,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第二,创新救助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强化失业人员就业援助,强化困难劳动者的生活援助,强化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强化完善工会法律援助。第三,创新基层调解机制,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完善街道、社区、企业三级调解网络,组建以劳动保障、司法工作人员以及工会、行业协会代表为主体,劳动争议信息员为辅助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第四,积极探索新法律环境下劳动关系理论与实践。既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要解放思想与世界先进国家管理体制接轨,促进深圳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汤庭芬

1956年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教授,研究员,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秘书长、科研学会处处长、社会发展研究所及政法研究所所长,以及深圳市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科技组副组长。主要从事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以及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从1982年开始,先后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深圳大学担任政治学硕士生导师;先后主持过国家、省、市和部委办以及深圳市各局委办、各区的百余项科研项目。现有专著和参与撰写的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研究报告40余篇,成果总计600余万字。 主要成果有:《中国无政府主义研究》(法律出版社)、《基层民主与基层组织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无政府主义思潮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五四”前后的无政府主义》(《光明日报》)、《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人民日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把握和处理好的几个问题》(《求是》)、《规范化 法制化 信息化——关于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人民日报》)、《深圳蓝皮书:深圳劳动关系发展报告》(2006~2020年每年一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深圳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估报告》等。此外,组织主办“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获得原国家文化部创新奖)、“深圳市社会科学普及周”、“深圳市学术沙龙”、“深圳市学术年会”、“深圳市女性文化沙龙”(获得全国全民终身学习品牌活动奖)等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秦晓南

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处长。


刘秦

深圳市总工会。


吴挺

吴挺,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