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北京卷(2015~2016)
图书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北京卷(2015~2016)
ANNUAL REPORT ON BEIJING’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2015-2016)

ISBN :978-7-5097-9196-7

丛书名 :城乡一体化蓝皮书

学科 :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2015年,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城乡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城乡一体化“十二五”规划目标基本完成。

2015年,北京市将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疏控并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城乡经济“高精尖”结构加快构建,北京农业按照“调粮、保菜、做精畜牧生产”的思路进行结构调整,系统全面地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全力推动“菜篮子”农产品优质高效生产和现代种业、休闲观光产业快速发展。通州、房山、大兴、平谷等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以及延庆、密云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稳步推进。城乡结合部建设、小城镇养老、休闲、旅游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农村社区试点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深入实施“新三起来”工程,土地流转起来已经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一个初具雏形的流转交易市场以及一套调解仲裁体系的管理工作格局。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比例达到97.9%,全面提升了“三资”监管水平,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形成了产业金融、开发金融、民生金融、发展金融和生态金融的农村金融五大体系。大力提升农村和农业的生态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全国首创“沟域经济”生态发展新模式,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并轨。城乡统一的就业体系更加健全,农村劳动力中80.3%实现了转移就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始终稳定在70%以上,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6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七年快于城市居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和“三起来”工程进展顺利,基本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和农村安全饮水,成为全国第一批通过农村垃圾有效处理验收的四个省市之一,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与此同时,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仍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制约着城乡关系良性互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步伐缓慢,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及耕地流转方面,缺乏有效的城乡统筹机制;农村经济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产业发展呈现“小、散、低”的特征,集体经济组织整体利润率不足4%,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城乡结合部多重矛盾交织,缺乏根本解决方案;农村基层管理模式落后,依法行政困难;生态建设投入、补偿和管护缺乏城乡统筹,导致农村绿化任务难以完成。

展望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可以预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集体经济将加快转型升级,并在乡镇统筹方式和股权结构等层面得以完善;城乡一体化综合性改革和制度创新更加深入,城乡一体的要素市场逐步建立;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理念,城乡生态宜居环境水平进一步提高;多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同时,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推进,农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提高。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张宝秀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市级重点建设学科人文地理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黄序

女,经济学学士,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北京市行政区划学会副会长。自从事科研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城市化、城乡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及巿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调研报告40多篇,主编著作10余部。其中参加全国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重点课题《北京市人口与城市发展问题》研究,并主持其中一个子课题《北京远郊区县集镇与人口发展》,该课题曾获第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7~2000年参加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持的市长交办课题“北京郊区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研究”,课题成果——专著《北京郊区城市化探索》获北京市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张景秋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院长、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带头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人选、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和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学以及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学术专(译)著十余部。2005年获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9年获首都劳动奖章,2010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1年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12年入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长城学者”培养计划。自1998年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城市办公业的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中国城市办公空间扩展与区域增长互动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分布优化研究”“北京‘五个之都’建设功能区布局优化及实施对策研究”“首都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时空特征研究”,参与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产业布局研究、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等近50项研究和规划。在《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城市发展研究》《城市问题》《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城市办公空间》《北京大型文化设施利用的空间分异研究》《现代城市规划》等学术专(译)著十余部。


孟斌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所长、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负责人,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委员。199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10月至2008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3~9月在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地理系从事访问学者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地理、地理信息科学和空间数据分析。近年来在Public Health《地理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调查研究》等学术著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转型期中国城市居民职住关系:演变、机制及政策启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与居民职住分离互动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