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8273-6
丛书名 :中三角蓝皮书
学科 :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城市群是城镇化的高级形态。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5年3月,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五个国家级城市群中,长江中游城市群率先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规划,率先从跨区域层面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明确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范围,涉及31个市: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计13个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娄底市、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计8个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以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本报告以此范围为准,聚焦新型城镇化,作者也来自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社科院,以及大学和其他相关研究机构。
全书由总报告、专题篇和城市篇三部分组成。总报告从区域态势、空间支撑、城镇发展、产业动力和发展方式五个层面梳理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基础与特征,结合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及战略重点,指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的实施路径。
专题篇分两类:一类分别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几个次区域——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对象,分析其城镇化发展概况、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提出对策建议;另一类从整体上研究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密切相关的“飞地经济”、生态文明、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临空经济区发展等问题。这是符合国家提出的“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本质要求的。
城市篇分别介绍了襄阳、宜昌、荆门、黄冈、岳阳、衡阳、萍乡等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发展前景,还特别介绍了潜江市通过发展小龙虾产业推动就近新型城镇化的可贵探索及其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示范作用,研究了澧县东部新区,对研究区域融合背景下的小城市城镇化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由30多个城市组成的,每个城市个性化的探索,以及相邻城市间的互动发展,汇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波澜壮阔的新型城镇化大潮。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努力打造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全国“四化同步”示范区、中西部“就近城镇化”先行区,建成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全国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
张静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毕业于四川大学(学士)、南开大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政治社会学。发表作品有《国家与社会》(主编)、《利益组织化单位:企业职代会案例研究》、《法团主义》、《身份认同研究:观念态度理据》(主编)、《转型中国:社会公正观研究》(主编)、《社会冲突的结构性来源》、《社会组织化行为:案例研究》(主编)等。
彭智敏
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武汉城市圈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流域开发。参与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