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7445-8
丛书名 :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
学科 :民族史学;文化史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
文前辅文
-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编委会
-
主编简介
-
摘要
-
BⅠ 总报告
-
一 我国世界级和国家级少数民族非遗名录基本数据统计
-
二 我国国家级少数民族非遗名录的特征、成就及不足
-
三 我国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基本现状
-
四 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未来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建议
-
BⅡ 专题篇
-
BⅢ 民间文学篇
-
BⅣ 案例篇
-
BⅤ 非遗经济篇
-
BⅥ 借鉴篇
-
BⅦ 大事记
-
Abstract
-
Contents
-
皮书数据库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性,也具有特殊的“濒危性”。因而,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非遗的抢救与保护的力度,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由贵州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编写,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等科研团队共同参与研究并发布的关于少数民族非遗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包含了贵州民族大学对我国少数民族非遗进行科学传承和保护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吸纳了国内部分学者在此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成果。
本书在仔细统计和分析了我国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及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少数民族非遗名录和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的基础上,对政府和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非遗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可持续发展、传承人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从多个层面提出了推动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保护的对策建议。
本书主要包含七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主要回顾了2006~2014年我国国家级少数民族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包含基本数据统计、名录基本特征、保护基本现状等,并提出了完善少数民族非遗名录体系等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第二部分为专题篇。文章主要对我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体系中的民间音乐类、民间文学类、传统医药类、传统美术类和民俗类进行了基本数据统计与分析,并指出了目前这五类少数民族非遗在传承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发展建议。
第三部分为民间文学篇。第一篇文章主要对我国不同版本和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史诗《支格阿鲁》的流传及传承现状,提出了全面与科学的保护方法与措施;第二篇文章和第四篇文章借助学者参与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对国家级少数民族非遗《亚鲁王》进行了归根情结及现实性特征方面的分析研究;第三篇文章对壮族《麽经》中的布洛陀神话母题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五篇则提出了畲族小说歌的传承路径。
第四部分为案例篇。第一篇通过对我国湘、鄂、黔、渝四省(市)的各级土家族非遗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现状进行梳理,结合土家族非遗传承和保护涉及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研究情况,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其余四篇通过对世界级非遗侗族大歌、苗族蜡染、甘肃临夏砖雕、苗族“祭祖仪式”等的传承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本真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多样化的保护措施。
第五部分为非遗经济篇。第一篇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推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非遗经济发展的传播策略;第二篇文章从生产性保护的角度出发,对一些非遗文化产品的经济属性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地方性动力在非遗传承中的重要功用;最后一篇文章结合土家族非遗西兰卡普的市场化发展的具体案例,提出了少数民族非遗转化为民族文化资本的具体对策。
第六部分为借鉴篇。依次对索河善书、香纸沟古法造纸技艺、女书、高淳邢氏宗祠宗谱、铜仁市万山区等汉族非遗及非遗聚集区的保护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和研究,为少数民族非遗的本真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提供经验借鉴。
第七部分为大事记。主要统计了2006~2014年我国政府层面和学术界发生的与少数民族非遗相关的主要事件。
王伟杰
汉族,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会展策划师,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科研处处长。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创新人才,贵州省社会科学“2020年度学术先锋”,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先锋号”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研究团队主持人,“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主编,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 主要从事少数民族非遗、文艺学、民族文化产业和民族文化教育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国民族教育研究青年项目、国家民委自筹项目、贵州省教育改革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6项;获国家民委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冲突与引导:文化资源开发中的价值选择》等著作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