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甘肃县域社会发展评价报告(2015)
图书
甘肃县域社会发展评价报告(2015)
ANNUAL REPORT ON COUNTY SOCIAL DEVELOPMENT OF GANSU (2015)

ISBN :978-7-5097-6943-0

丛书名 :甘肃蓝皮书

学科 :政治学;社会学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本书是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与甘肃省统计局合作编写的第四本关于“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水平评价”的分析报告。报告基于甘肃省统计局提供的县域统计数据,系统分析了2013年度甘肃省77个县(市、区)的社会发展水平。研究目的一是通过客观、公正地评价甘肃省县域发展的总体情况,引导县域在重视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二是为各县(市、区)提供一个动态、综合、直观、公平公正的参考坐标,帮助各县拾遗补阙,更好地认识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反思发展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问题,为省、市、县各级政府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可行的理论和决策依据;三是通过计算,为理论界提供一个评价依据,为学术界进一步探索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一个科学的数据基础,以推动全省县域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全书分为总报告、评价篇和专题篇三大部分。

2013年,甘肃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本书研究认为,2013年度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保持较快速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总体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县域社会发展水平整体稳步提高,但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二是县域社会子系统变化幅度较大,县域发展特征日趋明显;三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严重;四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区域差距呈拉大趋势;五是生活环境质量总体向好,但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2015年,面对全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要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环节,县域社会发展的重点:一是不断优化县域功能,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增强县域社会发展能力,提高县域综合竞争力;三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四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县域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五是创新县域扶贫机制,努力缩小区域差距。突出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民生改善的思路,努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刘进军

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甘肃会宁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现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研究员。主要社会兼职有兰州财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经济学、企业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兰州石化公司、甘肃电力公司等单位客座教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全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中国生产力研究会、甘肃国际交流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物流学会会长,甘肃省委、省政府政策咨询专家。1984年7月至2011年5月在甘肃省委党校工作,先后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副主任,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主任、教授,省委党校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组副组长、组长,其间1993年9月至1994年2月在兰州大学进修外语,1994年3月至1995年7月参加中瑞合作项目TOT班学习并赴瑞士、德国等国进修学习,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在省委党校第2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9年7月至2009年8月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第五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2011年5月起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其间 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挂职锻炼,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2015年10~11月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15年第10 期厅局级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专题研讨班学习。在《新华文摘》、《未定稿》(《中国社会科学》副刊)、《光明日报》、《红旗文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报》、《四川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文章150余篇,在中国文献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等出版著作20多部,主持全国性和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调控、体制改革及区域经济发展。


柳民

男,汉族,1956年3月生,山东栖霞人,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兰州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学士。1988年9月至1989年7月,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1989年9月至1990年12月,在联邦德国学习宏观经济管理。1991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综合计划处处长;1995年7月,武威地区行署副专员;2000年3月,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2005年7月,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2008年11月至今甘肃省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王建兵

男,汉族,1971年1月出生,甘肃武威人,研究员、农学博士。1996年本科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获得农业经济硕士学位、2013年获得农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县域经济、生态经济、农村发展和贫困问题领域的研究工作。1996年至今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社会主要兼职有甘肃省政协农业委委员、中国农村发展学会理事、中国农经学会理事、甘肃省“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甘肃省委讲师团成员、甘肃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劳动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理事、甘肃省委讲师团成员、甘肃省委党校特聘教授、甘肃省政协智库专家、定西市牧草联盟特聘专家。第一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项目、世界银行项目、联合国环境署GEF项目、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等、省级部门规划和专题调研项目近百个。出版专著10余部。在《草地学报》《草业学报》《中国沙漠》《中国农学通报》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连续10年作为首席专家主编甘肃蓝皮书·县域;主编完成的专著《与农民朋友谈旱作农业》,2010年获西部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和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的专著《甘肃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2018年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