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北京卷(2013~2014)
图书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北京卷(2013~2014)
ANNUAL REPORT ON BEIJING’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2013-2014)

ISBN :978-7-5097-5968-4

丛书名 :城乡一体化蓝皮书

学科 :城市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实现了良好开局,城乡一体化取得了新进展。

尽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北京市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增长。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6亿元,比2012年增长7.7%。地区经济和财力的增长,为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奠定了物质基础。

北京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传统农业生产规模收缩,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13年北京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37元,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13553元,收支增幅均超越城镇居民。全市农村和农业投入不断加大,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农村经济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经济展现新亮点。2013年北京市提出了“新三起来”的概念,以提高农村土地出产率、资产收益率、劳动生产率,激发“三农”活力。在助推农村资产提高发展质量的同时,北京还加大了集体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力度,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为治理“城市病”,北京城乡均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力度,制订了清洁空气计划,实施平原造林工程,加大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力度。北京市还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加强农村社区化管理和建设,加大对城乡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为破解农村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在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改造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情况下,出台了一些后续政策措施,确保工程的后期效果。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领域,2013年北京市继续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如加大城乡一体化学校的建设力度,为偏远区县中医医院配置诊疗车,加快“村村通金融”工程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延续了之前的投资力度,并加大维护和保养的投入。农村文化建设也被作为一个缩小城乡差距的有力抓手突出了出来,以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虽然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仍应清楚地看到,北京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北京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的同时,却迟迟难以建立起合理的城乡关系,这种情况影响了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甚至影响了北京首都职能的发挥,现存各种形态的“城市病”,很多“病”都可以在城乡关系上找到原因。在农村经济领域,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农村经济出现萎缩;农产品现代产销体制尚未建立,京郊农产品还存在生产市场目标性不强、流通组织不力、交易市场不确定等问题,农产品现代产销体制建设仍显得任重而道远。虽然市政府出台了各项措施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但现实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分化十分严重,影响城乡一体化的整体推进。其他如小产权房治理、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等问题也仍然突出而棘手,需要审慎而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展望新的一年,北京城乡一体化在内容和质量上都将有新的拓展。推动绿色增长,建立绿色发展新机制,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目标;重点村改造进入新阶段,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成为新任务。农村土地改革将进入关键期,北京有望在一些领域取得政策突破,使城乡经济关系更加均衡,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更加自由和平等。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创造性地与首都各项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避免城市对农村的单向统筹等。

张宝秀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市级重点建设学科人文地理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黄序

女,经济学学士,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北京市行政区划学会副会长。自从事科研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城市化、城乡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及巿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调研报告40多篇,主编著作10余部。其中参加全国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重点课题《北京市人口与城市发展问题》研究,并主持其中一个子课题《北京远郊区县集镇与人口发展》,该课题曾获第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7~2000年参加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持的市长交办课题“北京郊区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研究”,课题成果——专著《北京郊区城市化探索》获北京市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张景秋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院长、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带头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人选、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和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学以及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学术专(译)著十余部。2005年获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9年获首都劳动奖章,2010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1年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12年入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长城学者”培养计划。自1998年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城市办公业的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中国城市办公空间扩展与区域增长互动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分布优化研究”“北京‘五个之都’建设功能区布局优化及实施对策研究”“首都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时空特征研究”,参与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产业布局研究、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等近50项研究和规划。在《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城市发展研究》《城市问题》《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城市办公空间》《北京大型文化设施利用的空间分异研究》《现代城市规划》等学术专(译)著十余部。


孟斌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所长、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负责人,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委员。199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10月至2008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3~9月在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地理系从事访问学者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地理、地理信息科学和空间数据分析。近年来在Public Health《地理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调查研究》等学术著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转型期中国城市居民职住关系:演变、机制及政策启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与居民职住分离互动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