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9003-8
丛书名 :农村绿皮书
学科 :农村产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
出版时间 :2016年04月
2015年,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农业农村经济总体持续稳定发展。第一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全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到155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农户固定资产投资10410亿元,比上年减少3.2%。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9%;按当年价格计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9.0%,按上年可比价格计算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提高到54%,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接近250万家。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2015年,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到11334万公顷(17亿亩),油料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400万公顷(2.1亿亩);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到380万公顷(5698万亩),比上年减少10.0%;糖料种植面积下降到174万公顷(2613万亩),比上年减少8.4%。全国粮食实现十二连增,总产量达到62144万吨,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产2.4%;棉花产量561万吨,比上年减产9.3%;油料产量3547万吨,比上年增产1.1%;糖料产量12529万吨,比上年减产6.2%。受生猪生产下滑影响,2015年肉类总产量8625万吨,比上年减少1.0%。其中,生猪出栏数量和猪肉产量分别为70825万头和5487万吨,比上年分别减少3.7%和3.3%;牛肉产量700万吨,比上年增长1.6%;羊肉产量4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禽肉产量1826万吨,比上年增长4.3%。
农产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2015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比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1.3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9%。全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1.7%。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
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继续下降。2015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875.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6%;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减少到462.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7%。在201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产品出口额占到31.1%,对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出口额占到21.0%。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实际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10772元。在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4600元,比上年增长10.8%,对增收的贡献率48.0%;经营净收入4504元,比上年增长6.3%,对增收的贡献率28.5%;财产净收入252元,比上年增长13.3%,对增收的贡献率3.2%;转移净收入2066元,增长10.1%,对增收的贡献率20.3%。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5年,按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低到高进行五等份分级,农村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86元、7221元、10311元、14537元和2601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5%、9.3%、8.5%、8.1%和8.6%。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有所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率缩小到2.73,比上年下降了0.02。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22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快3.1个百分点。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5575万人,比上年减少1442万人,下降20.6%;农村贫困发生率5.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15年,农村社区通路、通电、通电话基本接近全覆盖,自然村能接收有线电视信号的户比重达到96.4%;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69.2部,比上年增长21%;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18.8台,比上年增长14.4%。
展望2016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上仍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预测2016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将明显地超过6万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5%,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到8.8%。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下跌3%。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7%,按上年可比价格计算将分别达到1.16万元和1.23万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进一步缩小到2.70,比上年下降0.03。如果世界经济明显复苏,预计201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将增长3%。
杜志雄
日本东京大学农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农经学会副会长等职务。长期从事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和农村发展问题研究,一直参与“农村绿皮书”的组织和撰写工作。公开出版独合著学术专著、主编学术著作多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书籍文章100多篇,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1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黄秉信
黄秉信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原司长(一级巡视员),高级统计师。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期从事农村统计工作。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多年为农村绿皮书撰稿人,参与编写《中国粮食问题研究》《中国农村投资问题研究》《中国建制镇研究》等多部著作。在全国权威期刊上公开发表多篇学术文章和研究报告。曾获国家粮食局优秀软科学研究一等奖、中国测绘学会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国祥
农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食物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农产品市场与贸易方向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预警专家组成员、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粮食安全研究和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跟踪分析,为年度报告《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农村绿皮书)撰写报告20多年,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多篇,出版《中国粮食安全评论》等专著。
孙同全
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村金融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农村发展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普惠金融、合作金融、减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