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群体身份与多元认同
图书
群体身份与多元认同
Group Identity and Diversity of Identification

ISBN :978-7-80230-896-1

丛书名 :田野人文丛书

学科 :发展社会学;人类起源与演化学;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中国社会学史;社会学原理;比较社会学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

  • 一 本书的缘起

  • 二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四 田野调查点的选择与说明

  • 五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一节 现代土族的分布与居住格局

  • 第二节 家与族属的观念

  • 第三节 家族居住格局与地域认同

  • 第四节 家族观念与村庄认同——“纳顿”及其象征秩序

  • pp. 85-141(共57页)
  • pp. 142-195(共54页)
  • pp. 196-252(共57页)
  • pp. 253-303(共51页)
  • 一 多元认同:个体角色与群体身份

  • 二 不同情景中的群体认同意识

  • 三 和而不同、一体多元:多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建构

  • 后记

  • 参考文献

本书在对“族群”(ethnic group)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西北甘、青地区几个土族聚居农村和两个城市土族散杂居社区的历时近一年的实地调查研究,并通过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配合主位和客位的观察研究以及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对比,进行地域、民族、国家等角度的群体认同意识探讨。作者认为,认同意识在现代的意义歧变,有着全球化影响的背景,进而造成人们(个体和群体)的一种身份认同的混乱、暧昧和模糊化。个体或群体的角色和身份随情景的变化而不断转换,在自我调整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认同意识往往会发生选择性改变。作者通过深入分析现代认同理论的源流,阐述在全球化的当今一种认同意义的歧变、泛化的现实语境,探讨诸如政治认同、族群认同、地缘认同、公民身份及文化认同的意义以及此种意义多样、普泛化的理论路径。

本书在探讨一种地缘意识的缘起以及族群/民族认同意识的影响因素中,重点考察在全球化场景中认同的情景化衍变的现实。此外,针对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以及国民身份认同等较为敏感而复杂的话题也进行了多学科整合研究。同时,对现代教育的传统使命——精英教育、民族文化认同和公民教育实践进行了尝试性考察,从而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人类学田野研究文本。

祁进玉

1970年生,男,土族,青海互助人,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傅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群体认同与文化研究、民族社会学、教育人类学等。从2000年至今陆续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有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并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