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2015)
图书
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2015)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2015)

ISBN :978-7-5097-8664-2

丛书名 :新型城镇化蓝皮书

学科 :发展经济学;管理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15年是PPP快速普及和推进的一年,PPP是2015年中国经济的亮点和热点之一。本书立足于2015年PPP发展状况,向前梳理发展脉络,向后研判发展趋势,在统计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对PPP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以模式为重点,对PPP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解析。

全书由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后记组成。

总报告即《2015年PPP总体发展情况》。鉴于本书是全面总结PPP发展情况的第一部专著,本篇首先对本年度以前30多年来PPP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其次,对本年度PPP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总结。最后,根据30多年来尤其是2015年PPP的发展情况,对PPP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预测。

专题报告共十二篇,分别从若干角度对PPP模式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就PPP涉及的海绵城市、养老、镇域整体开发、旧城改造、交通、环卫、内河治理、应急等领域进行专题论述,紧紧围绕“合作”主题,分别从当前政策、行业现状、常见模式、发展方向或建议等方面组织报告,并注重穿插引用数据、图表、案例进行有效支撑和说明,兼顾总结性和资料性价值。专题报告部分涉及很多创新领域,存在很多亮点,如《基于系统视角的城市(区域)整体开发PPP模式初探》和《PPP在镇域整体开发中的应用探索》两篇文章,从新的视角对区域整体开发PPP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为城市(区域)发展打开了一扇通往美好前程的窗户,初步展现出这个PPP应用新领域的诱人前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应用研究》一文基于对产业园区的深刻理解,对“产业基础设施”这个新概念进行了全面阐释,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在产业功能区方面的合作解答了一个重要的疑惑——产业基础设施究竟归谁负责的问题。《PPP模式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思路》和《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与一般方法论》集中体现了作者在交通PPP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既有实践总结,又有理论高度,堪称交通PPP领域研究的佳作。《养老行业的PPP创新发展模式》、《旧城改造PPP的模式、难点及风险规避》、《环卫领域PPP模式实践》和《应急行业PPP发展状况、趋势和建议》等几篇文章都是对PPP应用新领域的率先探索,体现出极强的专业性和大胆的探索精神。

本书后记也是一篇独立性很强、学术价值很高的文章。此文针对社会对PPP的认知误区和各界对PPP发展趋势的迷茫情绪展开论述,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壮怀拨乱反正之心,颇有拨云见日之效,堪称本书的画龙点睛之笔。

本书作者以实战派为主,文章观点多与事实浑然一体,故大小案例穿插于行文或专栏,不另辟案例部分。

李伟

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合伙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城市中国研究院院长,投融资规划方法的创始人。长期致力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开发建设、城市公共服务、政府投融资、城市营销以及政府投资类企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及实践,带领其团队在总结各地城镇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投融资规划”方法,填补了将系统工程方法与整合性技术运用于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的空白,在多个城市进行实践应用,有效解决了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并打造了在国内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城发展模式——“长阳模式”,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认同。先后出版了《投融资规划——架起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桥梁》、《破解城市建设困局——长阳模式解读》、《破解城投公司困局——探索中国经济发展基因》和《政企合作——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本质》等著作,并在凤凰网城市频道开辟专栏,记录对城镇化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


宋敏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曾)兼任中国证券会博士后导师,上交所及深交所博士后导师,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组(CPU)顾问,香港政府金融人力资源发展委员会成员,深圳前海试验区咨询委员,中国投资公司(CIC)咨询顾问等多项社会职务。出版多部经济及金融学专著并在国内外一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沈体雁

男,1971年3月生,湖北天门人,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城市复杂动力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空间计量、城市计算、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倡导城市产业集群管理与协同式规划。主持完成重要科研项目60余项,出版《城市治理研究前沿》《城市地灾治理》《区位市场设计学》《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办案实务》《空间计量经济学》等十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公共治理研究所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研究员,国家住建部科技委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产业集群地图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首席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型智慧城市、现代城市治理、可计算产业集群、空间计量与空间统计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以及鞍山、营口、唐山、日照等重要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SSCI、EI、CSSCI等收录80余篇;出版著作6部、译著5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