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8513-3
丛书名 :青海蓝皮书
学科 :区域经济学;政治社会学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2016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是集综合性、原创性、前瞻性于一体的研究报告,它以青海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各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趋势。本书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组织长期从事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专家学者撰写,力求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品质的智库服务,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性参照,同时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提供资讯参考。
在内容上,本书包括总报告、经济、社会、特色、区域五个篇目。其中,总报告在对青海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运行情况分别阐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宏观发展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省情实际对2016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经济篇以影响青海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领域以及重大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内容涵盖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工业、畜牧业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和相关热点问题;社会篇以青海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及重大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内容包括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社会工作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安置等社会热点问题;特色篇立足青海实际,选择具有青海特色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分别就青海省市场主体发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以及提升第三产业及其消费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区域篇以青海的区域特色为重点,分别就海东市城镇化发展、海南州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果洛州绿色有机产业发展、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等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分析研究。
陈玮
男,藏族,1959年12月出生,青海省大通县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教授,法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宗教学、藏学。1982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少语系,1982~1984年在青海省教育厅教材处工作,1984~1987年在青海民族学院少语系读研究生。2011年取得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藏学专业法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玉树州委党校副校长(挂职),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巡视员、副校(院)长。现为中国民族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智库常务理事、青海省藏研会常务理事、青海省继续教育协会副会长、青海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青海省享受政府津贴专家评定委员会委员、青海省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荣获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著有《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社会研究》等。先后在省内外学术期刊用藏、汉两种文字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十余项,其中《青海省推行藏传佛教寺院“三种管理模式”成效及经验》获第四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一等奖;《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社会习惯法的调查》一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英文版全文翻译转载,并获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二等奖;《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渗透活动方面的形势、任务、思路和对策》调研报告获2011年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青海省社会组织管理合力问题探析》获第七届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青海省藏传佛教事务管理问题研究》获第三届全国行政学院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十余项。
孙发平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汉族,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青海省委党校和青海省委讲师团特邀教授等。获青海省政府“青海学者”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战略、青海经济问题、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学。先后独立、合作、主著及主编书籍10余部,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青海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青海省社科基金项目9项、各类委托课题40余项,主持完成智库报告60余篇。主要成果有《中国三江源区生态价值与补偿机制研究》《“四个发展”:青海省科学发展模式创新》《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例》《中央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机遇下青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研究》《青海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研究》等。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青海省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20余篇智库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
苏海红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研究员,原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省级优秀专家。兼任青海省政协学文委副主任、青海青联副主席、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牧渔业学会理事等职。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青海省“三八”红旗手、青海省直机关“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农村经济和生态经济。出版学术专著2部、丛书1部,发表论文及调研报告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课题5项,省部级以及委托课题30余项。主要成果有:《中国藏区反贫困战略研究》《中国西部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补偿实施方案研究》《加强和创新青海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研究》《完善创新主体功能区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等。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获省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马勇进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社会科学》编辑部副编审,研究方向:社会文化。
杜青华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
鲁顺元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副处长。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环境社会学。
鄂崇荣
土族,青海省海东市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民族与宗教研究所所长、哲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兼任青海省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黄河组专家等。研究方向为宗教学、青海民族宗教文化、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期从事青海民族宗教、国家文化公园研究。独立、合作出版学术著作10部;主持完成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一般项目和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和报告8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北京大学学报》等期刊全文复印或观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