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农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与关中实践
图书
农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与关中实践
China’s Path to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Practices in Guanzhong Area

ISBN :978-7-5201-6557-0

丛书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丛书

出版时间 :2020年05月

现有农业现代化研究强调农地规模经营指标,将农民视为被动的主体,忽视小农户的发展权益,倾向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地集中和规模经营。实际上,农民是以制度变迁中能动主体的身份参与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的,他们根据资源禀赋灵活选择家庭劳动力配置模式和家计安排模式,这使农业家庭经营呈现丰富的实践内涵,形成一种弹性的发展型结构。受这种弹性的家庭经营影响,一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统分结合的渐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实践模式正在加速形成。适度的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速度与有序推进的服务规模化水平,使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能够兼顾小农户的发展权益,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成果的深远影响。

赵晓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导,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指导专家、首届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农业转型、贫困治理、新型农民合作社与中国乡村治理研究。


孙新华

孙新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副主任,入选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农业治理研究。


陈靖

陕西宝鸡人,社会学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现任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兼任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与乡村社会研究。近年来在《中国农村观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