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201-6709-3
丛书名 :边疆民族地区蓝皮书
出版时间 :2021年03月
我国地域广袤,陆地边界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本书针对7个边疆省(自治区)精准收集、整理数据资料,选定田野调查点展开深入调查,形成问题导向突出、具有深度研究支撑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为边疆民族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施措施的精准化提供科学依据。本书聚焦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领域,包括“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大板块。
何明
1959~ ,浙江义乌人,云南大学民族学一级学科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材研究基地云南大学民族教育教材和管理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民族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华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泰国清迈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理事。研究重点集中于民族关系、边疆民族、艺术人类学、民族志方法等领域。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西南部分)”首席专家、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研究工程教育部重点编写教材项目《人类学概论》第二首席专家。在《民族研究》、《哲学研究》、《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理论版)、《学术月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登。出版学术专著7部。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学术奖多项,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称号。
郑宇
郑宇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在云南大学获得民族学专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2010年破格获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12月云南大学专门史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4年破格获聘教授,2018年获聘博士生导师,同年担任“中国边疆地区民族调查研究联盟”(CBER)秘书长,随后担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边疆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经济民族学与边疆民族问题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专著《仪式类型与社会边界》等3部,第二作者专著2部,参著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以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在《民族研究》发表4篇,CSSCI刊物发表近30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中国侨联、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独立或以第一署名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等省部级奖4项,其中二等奖3项。入选2018年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年“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等。
乌日陶克套胡
男,蒙古族,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院长、内蒙古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民族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学创新团队牵头人、内蒙古“草原英才”、内蒙古师范大学“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外聘专家、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学会负责人等。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在《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朴今海
朴今海 延边大学民族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博物馆馆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跨界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等。研究重点集中于民族理论与政策、东北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跨界民族等领域。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朝鲜族跨国人口流动对东北边疆和谐稳定的影响研究”、国家民委重点项目“东北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吉林省社科规划办重大委托项目“吉林朝鲜族移民史研究”等。在《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广西民族研究》等重要学术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吉林省少数民族研究成果一等奖等。2019年所在的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高卉
高卉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新疆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获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委会理事、新疆社会学会副会长。研究重点集中于民族关系、新疆发展与社会治理、社会人类学等领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在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王柏中
男,辽宁铁岭人,博士。现任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专门史硕士点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礼制与文化、中国民族史、中国与东南亚区域交流史、东亚古代国家传统宗教礼仪、华南与东南亚区域历史文化。参与“中国西部省区社会发展监测广西项目”、“中越跨国瑶族研究”等大型课题的田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西南边疆,成果已出版)、一般项目(宗教学,已结项)及西部项目(世界史,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在研)各1项,出版《两汉国家祭祀制度研究》(2005)、《〈大南实录〉中国西南边疆相关史料辑》(2015)等代表性著作,发表《明嘉靖年间的庙制变革问题试探》(2001)、《北魏国家宗庙祭祀制度考述》(2004)、《“白马大王”神性问题辨析》(2011)、《越南瑶族的黑齿习俗》(2012)、《越南阮朝历代帝王庙祭礼述略》(2014)、《锦绣辉煌 扬帆起航——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2018)等论文。学术兼职有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广西历史学会副会长、广西民族大学社科联副主席、广西民宗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广西民族博物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兼监事等。
图登克珠
西藏大学科研处处长,西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西藏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藏大学西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核心期刊《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西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秘书长,西藏大学科协主席,西藏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客座教授,西藏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西藏自治区政协常委、首届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西藏自治区第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届西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理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西藏自治区检察院社会监督员、西藏自治区工商联(总商会)执委。长期从事西藏区域经济和旅游文化方面研究,出版10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方案100余篇。主持联合国UNDP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商务部国际援外培训项目、西藏自治区相关部门委托的重点科研项目(课题)等50多项。先后提交了200多份提案建议,其中多份提案获优秀提案。
陈敦山
陈敦山 西藏社科联常委,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西藏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理事。研究重点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西藏思想政治教育、西藏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及其管控机制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思想政治教育史”,参与省部级项目近10项。在《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教育研究》、《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教育探索》、《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宁夏党校学报》、《西藏日报》、《西藏民族学院学报》、《西藏民族大学学报》、《西藏教育》、《西藏发展论坛》、《印度洋经济体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有4篇文章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出版学术专著4部。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边疆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边疆地区民族调查研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