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灾害的经济学分析:地震、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
图书
灾害的经济学分析:地震、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
The Economics Of Natural Disasters:Earthquake,Household Savings,and Economic Growth

ISBN :978-7-5201-8568-4

学科 :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其他学科;经济社会学;人口经济学;人类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灾害学

出版时间 :2021年06月

灾害是经济社会面临的一种持久挑战。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身处“后疫情时代”的我们不得不思考灾害对经济系统的长短期影响、相应的灾害应急处置,以及针对灾后恢复的经济政策制定。然而,在回答这些具体的应用性问题之前,一个不可回避的基础理论问题是:如何刻画灾害情境下的微观个体决策机制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效果?只有正确回答了该问题,才可能对于诸如“后疫情时代如何提振居民消费”这样的问题做出深刻的回应。

本书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研究窗口,从基础事实、微观机制和宏观经济效果三个维度尝试回答这一基础理论问题。本书从基础事实维度检验了地震对灾区家庭收入、消费及储蓄行为的实际影响,以此作为后续理论分析的事实基础。为系统、全面、准确地刻画灾害情境下的微观个体决策机制,本书依次从预防性储蓄理论、时间偏好理论和参考点储蓄决策模型刻画和解释灾后微观家庭的消费—储蓄决策过程,分别提出了“灾害影响居民的预期收入和预期收入的方差”、“灾害影响人的自我控制或认知判断能力,进而改变时间偏好”,以及“灾害对不同人群的参考点产生‘回归’影响”三种决策机制。在宏观经济效果层面,本书系统地分析了地震后财政支出、银行信贷和经济增长的具体变化及相互作用方向,不仅明确了地震对受灾地区经济增长的宏观影响机制,也为关于财政支出、银行信贷和经济增长的因果争议提供了新的可靠的经验证据。本书为理解“后疫情时代”的诸多经济事实提供了一个相对系统(微观与宏观)的理论基础,希望能对灾害的经济效果评估、灾后经济复苏政策制定(如提振灾后的居民消费等),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姚东旻

陕西汉中人。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党委副书记,财政部专家工作室入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基础理论、组织经济学、博弈论应用、基于数据的因果推断。在国内外顶尖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青年项目,以及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石油、中央结算公司等部门与企业重点研发课题,专著荣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论文获第六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第七届、第八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