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0509-4
丛书名 :社会蓝皮书
学科 :发展社会学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2008年年度分析报告(社会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来自研究机构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国家政府研究人员撰写。
本报告立足于国家权威的统计数据或严格科学的社会调查,全面跟踪2008年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密切关注2008年中国社会民生的改善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走向,深入解读2008年国内国际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
本报告发现,2008年,中国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发生诸多重大事件的特殊形势下,社会发展仍然取得了显著进展。经济增长虽然出现减缓趋势,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发展的区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安全基本得到保障,物价明显回落。居民收入增长减缓,但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增长率拉大的势头出现转折。劳工权益获得更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取得成果。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教育发展更加注重公平。反腐败力度明显加大,官员问责风暴引起世界瞩目。网络舆论发展迅速,对诸多重大公共事件的处理产生了扭转方向的影响。青年一代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发展进程展现出新的形象,全社会公民意识和志愿精神快速发育。
本报告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社会将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受到影响,就业压力增大,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形势趋紧,劳动争议事件增加。
本报告认为,中国社会发展处在新的转折关头。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极不平凡的一年,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这是一个新的界碑。面对挑战,中国力挽狂澜,计划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大力促进经济增长,努力破除城乡二元格局,开拓中国未来新的发展前景。
陆学艺
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33年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生,主攻中国哲学,1965年毕业。曾任哲学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78年以后,长期从事农村经济、社会及以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研究。1983~1986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下派到山东陵县挂职,兼任县委副书记。 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任所长:198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90年当选为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96年当选为会长:1993年、1998年当选为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农村问题专家。曾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课题,曾发表《改革中的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和《三农论》等多部著作,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
陈光金
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私营企业主阶层。主要研究成果:《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回顾与前瞻》(专著)、《新经济学领域的拓疆者——贝克尔评传》(专著)、《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合著)、《当代英国瑞典社会保障》(合著)、《内发的村庄》(合著)、《中国小康社会》(合著)、《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合著)、《多维视角下的农民问题》(合著)、《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合著)等。
汝信
1931年生,江苏吴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韩国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共中央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84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启明大学名誉博士。 学术专长为哲学、美学。专著:《西方美学史论丛》《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西方的哲学和美学》《美的找寻》《论西方美学与艺术》《汝信自选集》。合著:《黑格尔范畴论批判》《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译著:福米娜《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列夫可夫斯基《1947年前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第四卷前半部、普列汉诺夫《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
李炜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社会福利建设研究的民意视角》(专著)、《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著作/合著)、《农民工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论文/合著)、《与时俱进: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论文)、《社会公平感:结构与变动趋势(2006—2017年)》(论文)。
许欣欣
女,北京市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1996~2007年,先后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做访问学者,早期关注社会分层与流动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结构变迁、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农村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当代中国结构变迁与社会流动》(专著)、《中国城镇居民贫富差距演变趋势》(论文)、《从职业评价与择业取向看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论文)、《社会、市场、价值观:整体变迁的征兆》(论文)、《中国乡村建设与改造的案例研究》(研究报告)、《韩国农协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