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2283-1
丛书名 :经济蓝皮书春季号
学科 :发展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11年04月
2010年中国经济表现平稳,呈现增长趋稳、就业增加、结构改善的特征,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3%。尽管2011年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国际环境总的趋势和潮流没有改变,中国经济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阶段,发展空间还很大,整体经济呈现长期向好的趋势,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较多,因此面对通货膨胀及房价压力,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调控,预计2011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9.6%左右,增速比上年有所回落。
当前既要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速度与抑制通胀的关系,也要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速度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在较高水平和增加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收入仍是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实现的首要目标。2011年国家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作为工业经济调控政策的重点,中国工业可能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全年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不是保增长,而是防通胀,同时还要防止以收入分配矛盾为代表的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化。资本市场运行将受物价等因素波动影响,一方面物价上涨及负利率有利于资源类股价的上涨,但另一方面物价的上行会导致金融政策的收缩,对股价走势产生抑制作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复杂,在出现“民工荒”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使我国建筑能耗总量呈持续增长态势,经济的低碳化转型压力凸显。
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继续下降,但对外贸易依然继续发展。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实现恢复性增长的过程中,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远高于全球增速。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日本大地震,北非、西亚一些国家的乱象以及部分欧洲国家债务危机加剧等,增加了各种不确定因素,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进出口贸易在世界市场中份额的增加不可逆转。
汪同三
湖北蕲春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院长。先后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模型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并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我国著名的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专家。 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分院数学系。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硕士学位。1986年至今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1987年再次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0年成为我国第一批自己培养的数量经济学博士。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期间,1989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再次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经济模型,长期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 主要代表作有:《宏观经济模型论述》(专著)、《生产率与美国经济增长》(合译)、《大道理论与大道模型》(论文)、《对1991年、1992年的经济预测及分析》(论文)、《中国客观存在观经济坟量年度模型和分析》(论文)等。199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有突出贡献的博士毕业生”称号。参加写作和编审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模型》一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树成
1945年生。1962~1967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1967~1978年,先后在4595部队农场和山西省偏关县委、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78~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学习;1989~1990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德尔经济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 1985年8月~1998年9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10月至2008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专著:《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1989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1996年),《繁荣与稳定——中国经济波动研究》(2000年),《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繁荣与稳定II》(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60年——繁荣与稳定III》(2009年)等。多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获俄罗斯康德拉季耶夫金奖(2007年)。
陈佳贵
四川岳池县人。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经济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中国经社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总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工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