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
图书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PUBLIC SERVICES OF CULTURE (2009)

ISBN :978-7-5097-0624-4

丛书名 :文化蓝皮书

学科 :管理学;文化社会学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是文化蓝皮书系列的第二个品种,2007年首发。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深圳市文化局共同编写的该“发展报告”的第二本。

本书汇集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独特视野,聚焦近几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引人注目的发展,予以思想性和专业性评说。本书沿用前一本的栏目结构,分设“总报告”、“全景观察”、“理论与政策”、“部门报告”、“区域报告”、“国际经验”、“个案研究”、“统计与评估”及“大事记”栏目;力图从灵活多样的角度对经历着历史性转折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状况予以深度扫描。

总课题组提供的总报告“改革务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全局的形势进行概述,构成本书的核心内容。“总报告”认为,2008~2009年,中国社会经历了多种重大考验,也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交替发生,悲欢离合中中国经济仍然稳健向前。而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抓住机遇,以改革促发展,在自身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助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总报告”高度肯定了近两年时间里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提供网络构建方面的显著进展;也高度评价近两年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体制的改革举措和2009年初以来新闻出版行业改革的坚定意向。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投入也有适量增加,但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宏观运行体制转型还相对缓慢,因此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效率不够高,善治结构尚未形成,制度设计原则共识尚待深化。有鉴于此,“总报告”再次强调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形势下,“总报告”认为应继续“明确发展目标,进一步夯实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基础”;应逐步加大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力度,同时约束公共财政直接供养范畴;应着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公共媒体,并积极看待互联网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影响;应进一步注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及制度建设;也应进一步增加对特殊群体及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援助。这不仅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

这本蓝皮书还通过各篇分报告介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的具体进展及国际经验,并彰显了公共文化服务更为广阔的视域。

陈威

陈威,男,深圳市文化局局长。


陈新亮

陈新亮,深圳市文化局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章建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主编,联合国《保护和促进文化表达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中国政府首席专家,曾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研究员、山西大学特聘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公约》事务部际协调机制专家,并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近年来,积极开展各项文化研究,著有《制度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文化经济学视野的搭建》《山西省民间音乐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等。《文化蓝皮书》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先进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 革”主持人;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小组专家组成员;国家法改委和世界银行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市发改 委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哲学、经济伦理学、文化哲学、文化产业理论。发表论文专著若干。


尹昌龙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特区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文化发展战略和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参与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等多项重大文化决策的草拟和论证工作。一直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和文化批评工作,发表多篇论评。参与编著或撰写有《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文化立市论》、《中国经济特区文化研究》、《深圳文化发展战略思考》等。


冷溶

张晓明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财政部中央文资办专委会主任。长期从事文化政策研究,参与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制定,以及中央和地方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近年来,参与推动文化科技融合重大项目研究与开发,任北京邮电大学移动媒体和文化计算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文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