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2675-4
丛书名 :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民以食为天。吃饭离不开粮油,粮油的生产离不开土地。中国是一个耕地有限的农业大国,耕地如何分配、归谁所有历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改革前,中国农村居主导地位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农民以至整个国家贫穷、落后的基本根源,因此,封建的土地制度必须废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广大农村开展了一场长期的、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斗争。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论述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土地改革运动,展现了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各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董志凯
董志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主要著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合编)、《奠基——新中国经济五十年》(合编)、《跻身国际市场的艰辛起步》、《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1949~1952年中国经济分析》、《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合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53~1957)》(合编)、《共和国经济风云回眸》等。
陈廷煊
陈廷煊,1933年2月生,湖北松滋人。1959年8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77年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抗日根据地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合编,任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