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6826-6
丛书名 :湖南城市蓝皮书
学科 :区域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城市群的发展十分关注,把城市群建设提到战略高度上,并特别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统筹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明确城市群发展目标、空间结构和开发方向,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分工,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布局,加快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西部城镇体系比较健全、城镇经济比较发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开发区域,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有市场、有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转移,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这为我们构建区域性城市群,推进区域城市群整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以下的地级城市一般实力都不强,县(市)的发展质量就更差强人意,这部分城市和县城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构建以省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性城市群,不仅有利于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如本书中提出的常德城镇群、吉首城镇群、郴州城镇群等,这类城镇群一般是以地区中心城市为核心,包括半小时通勤距离半径内的周边县城和中心镇的空间区域。此类城镇群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发展成熟的不多。随着国内巨型城市与特大城市的扩张空间受承载空间挤压效应的影响,未来地级城市主导的组团式城市群将会快速发展,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产生积极的作用。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引擎,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整合发展,有利于打造中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本书在对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对组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城市群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总体思路、功能定位、战略目标、空间布局和对策措施。
本书对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给予了重点关注。该城市群在湖南又称“3+5”城市群,是以长沙、株洲、湘潭复合城市为核心,以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涵盖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5个省辖市在内的城市聚集区。在分析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并与国内城市群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长株潭城市群、环洞庭湖城市群、湘南城市群、湘西城市带,以及衡阳城镇群、岳阳城镇群、常德城镇群、郴州城镇群、邵阳城镇群、吉首城镇群等这类由省域中心城市为中心组构的区域性城市群,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强劲主力。本书对其发展的条件、模式、路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人们认识省域城市群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推进新兴城市群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区域性城市群发展提供了实践思路。
童中贤
湖南汉寿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社会学会、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湖南省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长株潭都市圈发展智库专家等职。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领导科学与艺术、反腐败与公共管理等方面研究;先后出版著作20余部,其中独著4部、合著6部、主编(包括执行主编)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有30余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20多项,其他政府决策咨询项目近80项,成果多次被国家和湖南省采纳,并有10余项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韩未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合作成果有《永恒的生命线》、《党纪的功能与实施》、《新湖南50年研究》、《〈邓小平文选〉导读》、《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发展研究》等。近年主要研究成果有《科学发展导论——基于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性审视》、《节约型社会研究》(副主编)、《长株潭城市群转型》(执行主编)、《省域城镇化战略》(执行主编)、《城市公共安全》(执行主编)、《城市社会管理》(执行主编)等,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40余篇。主持和参加省部级课题8项,“十一五”国家出版规划重点图书1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奖2项,三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