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No.4(2016)
图书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No.4(2016)
REPORT ON SOCIAL INSTITUTIONAL REFORM IN CHINA No.4 (2016)

ISBN :978-7-5097-9004-5

丛书名 :社会体制蓝皮书

学科 :行政制度;中国政治制度;行政学;国际组织

出版时间 :2016年04月

“社会体制蓝皮书”由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共同组织编写。本书由总报告、社会治理体制篇、基本公共服务篇、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篇、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篇五部分组成。本书主要对2015年社会体制改革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对2016年的改革走向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5年,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重大社会体制改革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新举措,社会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并轨、扩面、提标”;户籍制度改革深化,一元化户籍管理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取得新进展,向市场、社会、基层放权赋权的步伐加快,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精彩纷呈,多元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虚拟社会治理和现实社会治理统筹推进,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具体来说,一是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二是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着力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三是以理顺体制机制为核心,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四是以培育社会多元主体为出发点,加速社会组织改革;五是以防范化解社会风险为重心,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公共安全体系。

2015年,在社会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政社关系重构、利益关系调整、治理体制机制转型过程中,既出现了“推不动、改得慢、明改暗不改”的现象,也存在“长不大、干不好、接不住”的问题。这迫切需要我们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指导下,进一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放管服”改革不到位、欠科学,影响简政放权与政社关系重构的进程。二是事关民生改善的社会领域改革不够理想,影响人民群众的福利提升和幸福感受。三是基层治理、社会组织发展“穿新鞋、走老路”,影响社会的生机与活力。四是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高发易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仍在磨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也为社会体制改革的前行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一是应继续在社会事业改革中保障改善民生;二是应继续在简政放权中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三是应继续在激发社会活力中推进社会共治;四是应继续在构建公共安全体系中防范和化解矛盾风险。

龚维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兼国家治理教研部主任。先后担任过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主任(院长)、进修部主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育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阶层、社会政策、社会治理。个人专著有《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农村社会变迁》《社会发展与制度选择》《公共危机管理》《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之路》等,主译和参译著作多部,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赵秋雁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理事,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治理、社会法、经济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标构建研究”等多项课题,出版专著《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国际比较研究》等,执笔的多篇研究报告获中央领导批示,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多篇,获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