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3~2014)
图书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3~2014)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 (2013-2014)

ISBN :978-7-5097-5937-0

丛书名 :北京蓝皮书

学科 :社会学

出版时间 :2014年05月

本书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人员为主,由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媒体等多方专家参与所撰写的研究成果。 全书分为“总报告”“社会建设和发展篇”“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篇”“社会治理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篇”及“城市热点问题篇”五大部分。报告对2013年北京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概况、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的见解和建议。 2013年,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北京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低于全国水平,但差距仍较大。职工各项权益保障状况不断得到改善,需要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北京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还需要解决税负重、融资难等困难,优化政策环境。 近年来,北京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微博、微信和手机等新媒体正在对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公共领域的构建发生重要影响。 2013年,社会福利正在开创新局面,大力推进社区养老已成共识。搞好社区养老还应关注支撑社区照顾愿景的两大协调机制。首都的社会工作已经上规模,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困境仍须改善。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是关键。北京总体医疗资源较丰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较完善,但仍然存在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成本高等问题。 北京正在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作为特大城市,北京应通过构建全市人、户和房的新型人口服务管理机制等举措逐步消除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异。乡镇统筹是城乡统筹的实施路径,北京应从推进土地政策体系创新等方面着手,继续改进乡镇统筹模式。在人口管理的改进方面,国外诚信体系建设和香港同乡会在移民社会的融入方面为北京提供了有益经验. 2013年,北京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积极打造健康城市。然而,水资源匮乏、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仍是公众关注的议题。多位专家学者提出了从节水、宜居出行到人文之都也应是休闲之都等见解和应对方案。

缪青

博士,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博士后指导老师。研究方向:社会政策、公民文化、社会福利、城市发展、社会工作理论和老年服务研究。主持“社会学视野下的公民文化”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 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社会保障指标体系研究” “ 加拿大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公民素养、制度化建构和参与环境” “社区养老照顾” 等多项重点课题。


李伟东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北京市社会学会理事、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社区研究、移民与城市化、社会记忆。主要著作有《清华附中高631班(1963~1968)》;主要论文有《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反思》等。主持完成的课题有社区治理机制研究、社区治理国际比较研究、北京市社会建设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民生问题研究等。


冮树革

京市社会科学院综合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研究员,兼任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妇女对外交流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社会建设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研究。完成中英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著、合著、译文、舆情研究报告等大量研究成果。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社会保障评论》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获得转载转发和引用。有多项研究成果荣获各级各类奖励,多篇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的肯定性批示。2010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


包路芳

博士,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和人口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城乡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社会治理、人口流动等。主要著作:《挂甲屯的故事——北京城乡社会变迁研究》《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游牧鄂温克社会调查研究》等4部,论文和调研报告7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发表多篇理论文章。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4项,主持完成首都高端智库重大项目以及各级政府委托项目10余项。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优秀奖、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优秀奖等多项奖励,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