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7592-9
丛书名 :北京蓝皮书
学科 :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经济社会学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
北京蓝皮书编委会
-
主要编撰者简介
-
摘要
-
BⅠ 总报告
-
BⅡ 社会结构篇
-
BⅢ 社会建设篇
-
BⅣ 社会治理篇
-
BⅤ 城市问题篇
-
Abstract
-
Contents
-
皮书数据库
本报告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为主,并在北京市党政机关和大学的学者参与下,集体撰写而成。
本报告共分“总报告”“社会结构篇”“社会建设篇”“社会治理篇”“城市问题篇”五个部分。
在社会建设领域,北京市“十二五”社会建设规划大部分指标都得到落实;社会治理创新也不断提出新举措,其中社区治理成为重中之重,对大城市病的治理也提上政府工作日程,清洁空气计划渐次落实,对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也初见成效。本报告在总结近年来社会建设的成绩基础上,分析未来几年社会建设和治理领域面对的相关议题,并尝试提出社会建设和治理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领域,既总结“十二五”以来的治理成就,也展望“十三五”社会发展的前景和治理任务。
2014年北京市劳动关系总体稳定:新增就业、职工工资平稳增长,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安全生产事故在控制指标以内,劳动争议总量略有下降,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率稳步提高。
北京市人口压力依然很大。有效疏解北京城市人口,一是宏观战略谋划;二是中观域内策划;三是顶层设计要强化依法治理人口、大人口地理数据和促进人口流出“三大理念”;四是要有若干实施思路。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研究显示,北京市社区居民自治已经形成自己的经验,但仍存在若干突出问题,要加强居民自治,需要从转变认识、完善法律规章、理顺政府部门与自治组织的关系、扩大社区居民参与、加强居委会与其他社区组织的合作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对城乡不同类型社区的治理,需要在把握社区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对不同类型的社区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北京有大量的流动人口,从来源地上看,既有来自国内各地,也有来自国外。朝阳区针对外籍人服管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外籍人居民化管理的经验,实现了从“部门分治”到“属地共治”的机制转变,从“单线管理”到“复线管理”的手段转变,以及从“外籍人员”到“外籍居民”的观念转变。从移民管理经验上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都市的做法值得借鉴。
北京市城市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正处于城市病高发的历史关口。从社会治理转轨和文明转型的角度来看,对城市病,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城市病进行治理,焦点在于两个维度:一个是政府治理,另一个是民众行为。
马丹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社区治理研究。
李洋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博士,主要从事社区治理研究,社会分层与流动,社区与社会组织、城市更新。
李伟东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北京市社会学会理事、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社区研究、移民与城市化、社会记忆。主要著作有《清华附中高631班(1963~1968)》;主要论文有《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反思》等。主持完成的课题有社区治理机制研究、社区治理国际比较研究、北京市社会建设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民生问题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