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201-0990-1
丛书名 :北京蓝皮书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
北京蓝皮书编委会
-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6~2017)》编委会
-
主要编撰者简介
-
摘要
-
Ⅰ 总报告
-
Ⅱ 社会结构篇
-
Ⅲ 社会建设篇
-
Ⅳ 社区治理篇
-
Ⅴ 城市问题篇
-
Abstract
-
Contents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
中国皮书网
-
皮书数据库
-
子库介绍
-
法律声明
2016年,北京市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房价上涨速度较快,由此引发的民生问题比较严峻;交通拥堵依然是重要的社会议题,机动车摇号政策社会满意度不高;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新增就业需求压力依旧存在;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老年人群体的社会生活质量亟须提高;外来人口家庭迁移形式值得关注,其社会服务需求满足情况仍有待改善;社区治理矛盾复杂,多方共治的格局还有待形成。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报告提出:适当增加居民收入,加强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建设;大力推广绿色出行,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积极促进农村产业升级,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契机,提高就业水平;以分类治理、重点治理和本地治理为切入点,提高社区治理精度和效率;依法科学组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以社区教育为抓手,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正确理解流动人口家庭流动现状,提高其城市获得感。
报告除“总报告”外,设“社会结构篇”“社会建设篇”“社区治理篇”“城市问题篇”五个部分。
社会结构篇分析了北京市现代化及其治理需求、北京市劳动关系形势、流动人口在京购房现状、流动人口家庭流动趋势等,报告分别就相关议题提出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4.6%的流动人口已经在北京购买了住房,对北京住房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觑。
社会建设篇探讨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践、社区老年教育、流动人口卫生基本公共服务、企业与城市社会治理、就业领域社会建设等问题,调查了北京市小学生家长的择校状况。
社区治理篇介绍了旧城区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分析了单位制物业改造的路径与挑战,并对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城镇社区治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看法。
城市问题篇调查分析了当前首都主要社会问题,探讨了小客车限购政策得失,并就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就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政策面临问题、城市公共空间社会治理等发表了见解。报告建议以公共空间为重点,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公民素质,倡导公众参与,缓解城市核心区公共空间压力。
李伟东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北京市社会学会理事、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社区研究、移民与城市化、社会记忆。主要著作有《清华附中高631班(1963~1968)》;主要论文有《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反思》等。主持完成的课题有社区治理机制研究、社区治理国际比较研究、北京市社会建设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民生问题研究等。
李洋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博士,主要从事社区治理研究,社会分层与流动,社区与社会组织、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