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201-5620-2
学科 :环境工程学;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19年09月
-
中国荒漠化治理研究撰稿成员
-
前言
-
第一部分 总论篇
-
第二部分 分论篇
-
第三部分 展望篇
-
后记
-
附录一 会议合影
-
附录二 野外考察照片精选
-
参考文献
荒漠化是世界性的生态难题,我国也深受其害。特别是21世纪初我国荒漠化与沙尘暴形势异常严峻,对首都北京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危难关头,中国社会科学院荒漠化治理课题组行程数万里,横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视角及时提出了“人地关系恶性反馈”荒漠化机理学说和“禁牧移民还草”荒漠化治理政策建议,填补了社会科学工作者长期缺席荒漠化防治工作的空白。经过20年来跟踪研究和荒漠化治理实践验证,这些理论和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这表明我国已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道路,在全球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刘治彦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宋迎昌
宋迎昌 1965年生,山西省大同市人。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国家沙漠公园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与区域经济、城市治理等领域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城市与区域发展、城镇化、产业发展、行政区划、大都市治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代表作为《都市圈战略规划研究》《城市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克拉玛依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等。
黄顺江
黄顺江 1958年生,河南省濮阳人,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治理、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理论。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地方政府委托课题等20多项。自2000年以来,对我国荒漠化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对我国北方荒漠化演变态势和演进机理有较深入的研究。
李红玉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城市政策与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执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大城市病及城市更新。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研究课题和地方政府委托研究项目5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参与撰写学术著作7部,在《城市发展研究》《光明日报》《城市建设研究》《城市》《学习与探索》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