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图书
第四只眼
Assessment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Work and Selected Baselines Study Reports (Interim) of World Bank “China Guizhou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ISBN :978-7-5097-6170-0

学科 :文化史;文化社会学;发展经济学;投资经济学;区域生态经济学;生物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农村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理论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评估报告有关世行项目“社区参与”问题的分析精辟入里,准确揭示了世行专家组、政府项目办、咨询联合体等各方面临的困境,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世行项目全称“贵州省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项目”,旨在通过少数民族社区居民的能力建设,促进社区参与,发掘、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开拓旅游资源,增加经济收益,实现贵州村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目标清晰,资金充裕,各方人员都怀着满腔热情帮助贵州村落里的农民们,为什么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那么多的困难,出现那么多事与愿违的问题?评估报告认为,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社会以“群”的“社会性生存”定义社会的公共性,因此,“社区作为文化、价值、生产、生活共同体”是“真正可以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行动主体。如果从社区参与主体的角度观察,可以发现“主体性困境”,具体表现为“主体区隔”与“主体消解”。

孙兆霞

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国模范教师,贵州民族大学中国西部社会建设调查研究暨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贵州省委决策智库专家。1984年至1988年,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承接并完成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在贵州的发展研究课题,迄今从事贵州经济、社会、民族文化研究、农村发展研究30多年。主持、参与课题多项,出版多部专著(合著),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主要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学、屯堡研究等。20世纪80年代曾参与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在贵州的研究活动。在陆学艺先生领导下,带领团队与王春光团队进行合作研究15年。从2010年起,带领团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团队协同进行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主要著作(合著)及论文:《社会建设与扶贫开发新模式的探求》《第四只眼》《贵州省党建扶贫的源起演进与历史贡献》等。


毛刚强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中国西部社会建设调查研究暨实验中心副主任,法学博士,社会工作专业副教授,贵州社区建设与乡村治理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拥有十余年反贫困与社区发展工作经历,是贵州民间公益的主要推动者,也是贵州本土专业性、职业化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的主要推动者。曾在贵州50多个村开展过农村社区工作,培育、支持过贵州20余家社会工作机构、各种专业性社会服务组织、发展机构的成立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