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22)
图书
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22)
REPORT O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22)

ISBN :978-7-5228-1210-6

丛书名 :遥感监测绿皮书

学科 :自然资源统计学;大气探测(包括大气遥感);环境统计学;描述统计学;遥感信息工程

出版时间 :2022年12月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长期开展资源环境遥感研究项目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7)》《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9)》《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21)》的持续和深化。报告系统开展了中国城市扩展、植被生态、水资源、主要粮食作物、重大自然灾害、大气环境等多个领域的遥感监测分析,对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城市扩展方面,重点监测分析了1972~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扩展及其占用土地特点。植被生态方面,利用植被关键参数遥感定量产品,监测分析了2010~2021年我国森林、草地和农田典型生态系统类型生长及变化状况,并评估了我国七个主要分区近十几年的生态质量及变化趋势。水资源要素方面,采用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全面监测分析了我国降水、蒸散、水分盈亏、地表水体面积、陆地水储量变化等水资源要素特征以及2001~2021年的时空动态变化,并评估了2021年洪涝、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对水资源要素的影响。主要粮食作物方面,对2022年中国小麦、水稻、玉米的种植区分布、长势状况、病虫害生境及粮食产量进行了重点分析。重大自然灾害监测方面,重点分析了我国2021年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并选择2021年典型的森林火灾、泥石流、洪水等灾害开展了遥感应急监测与灾情分析。大气环境方面,选择细颗粒物浓度、NO2柱浓度、SO2柱浓度等指标,对2021年中国特别是重点城市群大气环境质量、NO2柱浓度、SO2柱浓度、秸秆焚烧遥感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2019~2021年中国区域的CO2、CH4浓度遥感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此外,本书还选取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典型城市化区域,选择热环境、湿地、水源涵养、碳储量和生境质量等5个维度进行了城市群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

本书既有城市、植被、大气、农业、水资源与灾害等领域的长期监测和发展态势评估,也有对2021年的现势监测和应急响应分析,对有关政府决策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大学生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料。

顾行发

1962年6月生,湖北仙桃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光学工程师学会(SPIE)会士,“GEO 十年(2016~2025)发展计划”编制专家工作组专家,亚洲遥感协会(AARS)副秘书长、亚洲大洋洲地球观测组织共同主席。担任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需求与应用组组长、“科技部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研发计划”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多尺度气溶胶综合观测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主任、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等职务。主要从事光学卫星传感器定标、定量化遥感、对地观测系统论证等方面研究,为我国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和工程化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发表论文521篇(SCI 210篇),出版专著14部,牵头起草并发布国家标准3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1项,软件著作权45项。


李闽榕

男,1955年6月生,山西安泽人,经济学博士。现为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G20国家创新行动高级别专家工作组专家,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评估标准化工作组高级别专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技评估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秘书处顾问。《光明日报》光明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共福建省委副秘书长、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及党组成员、福建省委办公厅厅务会议成员、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福建省版权局)党组书记和副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竞争力、现代物流、省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国家竞争力、科技创新与评价研究。已出版著作《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1998~2004)》《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全球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以北京市、福建省、黑龙江省为例》《金砖国家综合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2019)》《中国核能发展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海西经济区与台湾》(在台湾出版)等著作40多部(含合著和主编);主编和共同主编20多种国家级皮书。并在《人民日报》《求是》《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日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改革》《经济学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科学社会主义》等中央和省级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先后主持完成和正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研究”,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课题“效益 GDP 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对省域经济评价应用的研究”及多项省级重大研究课题。科研成果曾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届、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福建省第七届至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2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和表彰(含合作),并有20多篇论文和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荣获其他省厅级奖励。2015年以来先后获奖的科研成果有:《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2)》于2015年荣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荣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15年度中国发展研究奖三等奖,《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2013)》于2016年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于2016年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评价委员会优秀皮书一等奖。


徐东华

1960年8月生,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国家二级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国家“八五”至“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工作,我国多个工业主管部委的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工作,以及我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工作,所撰写的研究报告多次被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总理等领导批转至国家经济综合部、委、办、总局,相关政策性建议被采纳。兼任中共中央“五个一”工程奖评审委员、中央电视台特邀财经观察员、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名人工委副主席,曾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综合组副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金融所、工业经济所博士生答辩评审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厦门大学兼职教授,长征火箭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原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项目评审委员,福建省政府、山东省德州市政府经济顾问、厦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长征火箭股份公司等独立董事。《智慧中国》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参考报》《求是》《经济学动态》《经济管理》等报纸期刊发表百余篇有理论和研究价值的文章。


赵坚

1964年7月生,四川通江人,工学博士,研究员。长期从事航天技术研究和工程组织管理工作,曾任原国防科工委航天技术局副局长、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卫星互联网工程总设计师、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现任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参与组织和参加了我国卫星运载火箭等多项航天工程研制、建设应用和国际合作工作,组织研制开发了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促进了遥感资源共享工作。多次立功受奖,获国家和部委科技进步奖十余项。


张兵

王世新

张增祥

柳钦火

陈良富

李加洪

黄文江

王晋年

程天海

张兴赢

贾立

李国洪

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