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研究
图书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研究

ISBN :978-7-5228-2285-3

学科 :土地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23年09月

土地问题始终是千百年来我国农民最关心、最重视的问题,它直接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土地问题的核心则是农民土地权利的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几经演变,最终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对于解放和发展我国农村生产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与此同时,实践证明传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释放巨大生命力的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土地的细碎化以及封闭性使用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为此,近年来,我国开始逐步探索家庭承包基础上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改革道路,以破解传统“两权分离”制度带来的弊端。

“三权分置”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次重大创新,在该制度框架下,对于广大农民而言,他们始终最关心和最重视的还是土地权利的实现问题。它不仅有利于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财产性收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中央围绕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民土地权利实现制定了很多重要政策、制度和法律,稳定了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丰富和完善了土地产权的各项具体权能,有效促进了农民土地权利的实现。但同时,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也比较明显,如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不明确,权能不完善;土地承包权权能不完整,农民市场化退出承包权的需求没有得到较好满足;土地经营权的实现不充分,相关服务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等等。以上这些都影响了农民土地权利的进一步实现。因此,如何在稳步推进农地“三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更好地实现农民的土地权利便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书以“‘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土地权利实现”为研究主题,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农地“三权分置”和农民土地权利实现代表性理论的基础上,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历史演变及特点,分析现阶段“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主要成绩及问题,提出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总体思路、机制和路径,从而为推进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实现农民土地权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本书除导论外,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对学术界关于“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主要理论进行了梳理,并阐述了这些理论对本书研究的启示;第二章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历史演变进程,并总结了历史演变的主要特点;第三章分别从农民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个角度概括了“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主要成绩及问题;第四章剖析了“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成都案例,并总结了其主要经验;第五章提出了“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总体思路,主要包括基本前提、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等内容;第六章主要从总体层面构建了“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四大机制,主要包括权利表达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利保障机制;第七章针对前文对农民土地权利实现过程中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土地权利的具体实现路径。

本书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梳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历史变迁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为:土地产权结构的划分与农民土地权利的实现密切相关;以土地产权权能的完善和发展为核心;以妥善处理集体和个人之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为主线;以化解紧张的人地矛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民土地权利的合法化和制度化为发展趋势。二是从总体层面构建了“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四大机制,即权利表达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利保障机制。四大机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三是提出了“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具体路径。本书针对现阶段农民土地权利实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农民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其中关于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和土地承包权具体权能等内容的阐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陈娟

女,经济学博士,研究员,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政治经济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问题研究。主持并完成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以及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研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各级奖项近10项。在CSSCI、SSCI等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译著1部。


杨少垒

赵赛仙

王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