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22)
图书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22)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SICHUAN (2022)

ISBN :978-7-5228-0072-1

丛书名 :四川蓝皮书

学科 :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

出版时间 :2022年05月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22):县域治理新探索》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持编撰的年度报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民政厅相关领导对本书的调研、基础资料供给和写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连续三年聚焦城乡基层治理的基础上,本年度将报告主题深入聚焦到更加体系化的基层治理领域,即县域治理,以表达我们对基层治理做县域体系化探索的主张。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时常点状出现,对保持区域社会稳健发展与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四川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继续重点聚焦公共服务供给与城乡基层治理,通过夯实社会底部基础,“以不变应万变”地应对不断出现的各类风险挑战。这一年,不仅全省城乡基层治理的体系化格局正在形成并日趋完善,还在多个西部地区基层治理深水领域由点及面地做改革、寻找创新突破:出台了全国首个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十四五”规划,在对乡村整体结构做出大刀阔斧的区划改革之后,在治理领域深度探索,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治理等难点、痛点领域得到创新示范,成效很快将被检验。2022年,四川社会发展将迎来更大的挑战,比如风险因素增加,社会很难再以线性发展模式模拟与想象,这增大了社会稳定与基层治理领域的挑战,比如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依然是现实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再如还需进一步理顺并平衡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关系等。

本年度的四川社会发展报告,我们试图以典型经验报告的方式,“拼凑”出一份四川省在县域治理领域做出的系列新探索“答卷”,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收录了五篇主题报告。一是全面系统地回顾四川省基层社会深刻调整甚至结构重塑的重大工程,即“两项改革”的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这同四川省乡村治理的整体状态高度相关;二是选取并解剖了一批正在进行中的县域各级各类治理单元的创新探索,包括县域如何整体统筹、街镇如何统合调度治理资源、社区如何动员结构性的主体参与、小区如何创新激活多元主体主动性的治理机制等,这些报告有助于我们完整认识与理解县域治理这一正在探索中的基层治理社会事实,及其体系性、层级性、协调性与复杂性。

本年度,我们还设置了专题篇与案例篇两个部分,展示了“双龄共养”“双减”后的社会影响,乡村社工站、城乡人口迁徙、高等教育、网约车组织等社会热点,试图以管窥豹地呈现今天四川省社会治理的多元样态与生动的一线实践。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年度报告的研究方法依然坚持实证研究的基本取向,研究资料力图客观、全面、权威,能有效反映四川省的基本状况。在四川省各级民政部门的帮助下,本书作者先后在全省10余个地市(州)开展了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整本报告内容翔实,从不同角度呈现四川城乡基层治理的不同面向,具有较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廖冲绪

研究员,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政治社会学与廉政建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乡村治理结构研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对策研究”“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研究”“社会协商的法律建构”等,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中国共产党组织纪律建设研究》《社会协商论》《重大公共危机应对研究》等著作;在《新华文摘》《社会科学研究》《贵州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30多篇;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刘伟

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乡基层治理、组织社会学。兼任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专委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委会理事,第一届川渝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四川省民政厅专家库成员、中央广播电视台专家库成员。近5年,主持纵向课题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规划项目2项,省软科学项目2项,成都市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主研国家级纵向课题8项;主持承担各级咨政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本,其中独著1本,合著(第二作者)1本,出版学术专著《四川城市流动劳动力的城市适应研究》。主持和主研各级各类横向课题若干。曾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社会学会2015年全国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社会学会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首届社科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在《民族研究》《社会学研究》《经济体制改革》《西北民族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的对策建议被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正向批示8篇。三次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两次获得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