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情感传播:理论溯源与中国实践
图书
情感传播:理论溯源与中国实践
EMOTIONAL COMMUNICATION:THEORY TRACING AND CHINESE PRACTICE

ISBN :978-7-5201-9492-1

丛书名 :喻园新闻传播学者论丛

学科 :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基于社会型构的历史视野,突破唯实论的二元预设是本书的研究基础。从历时性视野考察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超越偏向事实的社会宏大理论,本书尝试将个体与社会的二元关系予以融通,将情感研究带回当代发展的视域中来。这一尝试或为审视和反思现代性理论的局限以及当代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启示。本书试图用一种具有理论体系的情感逻辑去解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探寻情感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当前以情感为理论核心的学术书籍尚不多见,就笔者所见,有西方学者霍赫希尔德的《情感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和特纳的《情感社会学》;而基于中国本土化而建构的情感系统研究更是寥寥可数,笔者查到的有郭景萍的《情感社会学》和成伯清的《情感、叙事与修辞——社会理论的探索》。不难发现,上述书籍主要从社会学的学科规制出发,追溯和梳理社会学前辈的情感研究成果,但遗憾的是,这些书籍尚未从更多的学科视角入手来系统而全面地梳理更宽泛学术意义上的情感研究。本书尝试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多学科出发,更系统地概括与情感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仅力图全面、系统地考察多学科的情感理论,并且着重研究当代中国的情感现象和情感问题,尝试建立符合中国发展的情感理论的基本框架。总而言之,本书融合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符号学、哲学、语言学,乃至管理学与网络信息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扩展研究视野,丰富和深化原本并不算丰富的情感类既有研究成果。读者既可以从中掌握理论发展的脉络和框架,也可以学习最新的研究观点与方法。本书不仅是对主要理论系统式的总结,而且也是对情感领域深入研究后的创造性展现。把这个研究领域因为措辞、研究方法、时代背景等不同因素形成的相互割裂的思想整合起来,通过细致的梳理和总结,使它们在应用研究中创造实践价值。

徐明华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传播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主任,入选“华中卓越学者”。担任国际知名SSCI期刊Telematics & Informatics(排名一区)编委,中华传播学会(CCA)华中地区负责人,全国网信办智库成员,中国新闻史学会计算传播学研究委员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副秘书长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跨文化传播、形象传播、国际传播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20余项,发表中文权威期刊论文、SCI/SSCI和CSSCI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全球化与中国电视文化安全》《国际传播的理论、方法与展望》《中国国家形象的全球传播效果研究》,主编《网络新闻采写》《融合新闻报道》等多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