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228-1933-4
丛书名 :社区蓝皮书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2022年,中国城乡社区发展的总体态势稳中向好,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面对新形势下社区建设及治理挑战,在社区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一定发展和成果,表现在基层社区治理、数字社区发展、社区参与、居家社区养老等方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与经验,社区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建设获得新进展,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渐成;社区参与程度和广度伴随社区治理进程进一步扩展;老年友好城市和友好社区建设体系不断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社区智慧养老实践不断创新推进,城市更新视域下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明显;北京韧性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不断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与此同时,在社区治理和发展层面还有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随着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发展,过渡性治理体制下社会工作嵌入社区治理过程面临价值观念冲突、服务空间错位和制度调整滞后三大困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过程中存在基层党的组织体系不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适、基层治理体系基础不稳、运行保障体系建设不实等问题;多主体参与社区物业管理主体定位不明确、权益职责不对称、多元主体联动协同不畅等产生的社区居委会治理效能发挥不足问题;老旧小区等社区空间治理滞后、社区公共空间功能弱化、社区感不足问题;智慧养老模式建设碎片化、配套性制度缺乏、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
对此,立足中国社区发展实践和趋势,本报告形成关于中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模式和有益思路,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社区治理,进而推进中国式社区现代化发展。立足中国社区发展和治理,本报告提出:一是应突出党建引领,由各级政府及时总结经验、调整相关制度条例,建立对社会组织的长期合作机制和年度考评机制,推动法治建设、政策落实以及工作队伍保障,以正位、赋权、补短、整合的“四位一体”社会参与途径破解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完善与治理能力提升;二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应以打造低碳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为目标,借助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在优化慢行空间分区、强化路权动态平衡、注重市民多元参与、社区感营造及社区生态化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三是由政府统筹规划,整合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平台管理内容、推进互联网适老化发展,规范服务流程、建立第三方监管体系、统一行业规范标准,整合医养服务资源、加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员专业化技能,促进社区智慧养老和医养结合发展。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是隶属于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其前身是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8月。1986年1月更名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要职责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研究首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研究改革、发展实践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积极发挥意识形态主阵地作用,成为首都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社科研究机构。
谭日辉
博士,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与管理处处长、北京城市管理研究基地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应用社会学等。主要代表作为《一个南方城市的空间社会学研究》(专著)、《北京社区治理机制研究》(专著)、《管理创新与政策选择——政府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研究》(合著)、《社会心态与民生建设研究》(合著)、《2020北京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研究》(合著)、《社会组织发展的深层困境及其对策研究》(论文)、《留下、离开还是等待——流动人口城市化的群体分异及其治理》(论文)、《风险社会视域下的韧性城市建设研究》(论文)、《数字平台优化韧性城市建设研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论文)等。
李金娟
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社区养老、文化养老、文化社会学。主要著作为《北京市社区养老照顾专业化资源配置研究》(专著)、《社区治理:价值匹配(NCT)分析方法》(合著)。主持“基于‘时间银行’的北京社区居家互助养老模式创新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京社区工作者思想动态研究”课题(北京市社工委民政局委托决策咨询课题),并参与其他部门委托各类课题多项,在《学习与探索》《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文章共计30余篇,曾获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国际老年学老年医学论坛论文优秀奖。
包路林
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等。出版著作2部、在《社会福利》《城市发展研究》等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文章50余篇,主持“推进社区精细化治理的路径研究”“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与能力提升研究”等社区治理、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养老服务类重大项目或课题近200项。代表作有《社区治理的国内外经验及启示》《养老服务社会化中社会各方的角色与职责(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力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