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228-1769-9
丛书名 :珠江-西江经济带蓝皮书
学科 :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23年06月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22~2023)——“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全方位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系统分析近年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形势与特点,对2023年乃至“十四五”时期的碳排放及绿色发展态势进行展望。研究内容涵盖沿线各地区碳排放与绿色发展以及流域国土空间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剖析流域绿色发展经验模式及问题短板,多视角探讨珠江—西江经济带推进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人地关系协调、国土空间优化的主要思路和对策。本书由总报告、专题篇、地区篇三个部分构成。
本书认为,党的十九大以来,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流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上下游共建共治共享“大环保”格局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基本进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珠江—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国土空间优化、自然资源利用、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绿色转型等的规划政策或地方性法规,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但珠江—西江经济带仍然存在对“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认识不到位、绿色发展绩效区域差距大、粗放式发展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掘、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十四五”时期,珠江—西江经济带要聚力推进“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发展创新和探索实践,完善绿色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多主体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树立“两山”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针对绿色发展绩效区域差距大的现实,各地应结合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因区施策,转变粗放消耗型发展模式,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完善绿色基础设施与创新能力建设。同时,加强流域生态补偿,构建跨流域城市协同维护生态环境的激励机制,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本书就未来如何抢抓机遇,特别是国土空间优化、经济带协调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经济带绿色共建共治共享规划引领,突出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导向,推动经济带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协调一体化发展,将经济带建成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提出对策思路。
本书专题篇主要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区域高质量发展、能源结构优化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县域经济发展与绿色高质量转型、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系统协调与优化、“三生空间”优化、城镇化与绿色转型等方面设定研究方向,力求全面反映珠江—西江经济带全面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发展优势、战略机遇、问题短板以及对策措施等。
本书地区篇主要立足珠江—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实施“双碳”战略的资源环境基础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揭示短板和不足,提出未来绿色发展的目标与对策。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社会科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刘俊杰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级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珠江—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城乡关系、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区域可持续发展。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出版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吴坚
广西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正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规划、产业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管理。共主持完成包括自治区重大课题在内的80多项课题,参与完成课题100多项。先后担任5本蓝皮书、白皮书和志书的主编或执行主编,合著出版了7部专著,发表论文近20篇。相关成果获得省部级奖10项,获地厅级优秀成果奖40项。
覃迪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区域开放处处长。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湄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参与编写书籍5部。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策咨询成果奖三等奖1项。
钟学思
曹剑飞
皮小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高技处副处长, 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宏观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