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26辑
图书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26辑
Chinese Social Psychological Review (Vol.26)

ISBN :978-7-5228-4743-6

学科 :社会心理学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社会变迁心理研究既关注社会与文化心理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又注重考察人们对这种变化的态度与行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转型,中国社会心理学界关于社会变迁心理的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社会心理学的学科边界,并且具有潜在优势。揭示社会变迁与变迁认知两个方面的规律及两者如何相互建构,正是当前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重要议题。本辑《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以“社会变迁与变迁认知”为主题,所刊论文不仅描述和分析了青年价值观、父母教养价值观、民众国家认同、民众社会公平感等不同群体的社会文化心理在较大时间跨度下的变化,而且考察了中国人如何认知和应对社会变迁,发现了影响变迁认知的若干因素。

杨宜音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2010~2014)。2016年起任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与群际关系、社会心态、价值观及其变迁等。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代表作有:《“自己人”:一项有关中国人关系分类的个案研究》[(台北)《本土心理学研究》2001年总第13期]、《个人与宏观社会的心理联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关系化还是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主编Social Ment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Singapore:Springer Singapore,2019)。


韦庆旺

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和管理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委会委员兼秘书。研究方向为社会与文化心理学,包括权利与社会阶层、中庸心理、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SH141、14CSH038)、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2013)等多项课题。合著《文化与社会心理学》,担任《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七辑、第八辑(中庸心理研究)特约主编,在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心理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且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谭旭运

男,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编委。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共同富裕目标下的社会心态特征与演变趋势”(项目编号23ASH004)、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心理根基与践行路径”(项目编号2023YZD051)。另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主要研究领域为转型期社会心态,共同富裕、共同体理念的社会心理机制和路径等。出版著作《获得感:一种社会心理分析》《腐败问题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在Political Psychology、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文章20余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