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分报告之三 湖区灾后重建策略的转换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分报告之三 湖区灾后重建策略的转换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周

李周##王洛林

所属图书:特大洪水过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

图书作者:王洛林

出版时间:2000年05月

报告字数:11843字 报告页数:19页
摘要: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发生水灾,每次灾后都在重建。重建并非是简单的复制历史,而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抵御洪灾的能力正是在不断重建的过程中逐渐增强的。换言之,如果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仍然循着历史的老路继续走下去,抵御洪灾的能力也会继续得到增强。但问题在于,除了已有的重建策略外,是否存在更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建策略呢?基于这种认识,本报告试图就能否以适应高强度、持续性的大范围降水的重建策略,替代抗拒高强度、持续性的大范围降水的重建策略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特大洪水的灾因
  •         1.森林调控降水的能力下降
  •         2.江河湖泊调蓄降水的能力下降
  •         3.水库调蓄洪水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 二、几个需要廓清的问题
  •         1.湖区是中国最适宜农业生产的地区
  •         2.中国自然生态环境并非陷入了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         3.洪水被堵截在主干道内是持续高水位的主要原因
  • 三、治水策略改进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         1.努力保护天然林
  •         2.开展荒山荒地和退耕地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
  •         3.以基本农田建设为契机,减少坡耕地
  •         4.加强水利建设,把降水拦截在水库、塘堰中
  •         5.搞好蓄洪区建设,把一部分降水阻截在湖区
  •         6.疏浚河道,加固堤防
  • 四、资源配置改进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         1.调整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         2.减少堤防占地面积
  •         3.以移民建镇(扩镇)为突破口,将分洪区的农民逐渐转移出去
  •         4.通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扩大湿地面积
  • 五、制度安排改进与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