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试论苏南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稳定性
试论苏南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稳定性
报告字数:5739字
报告页数:8页
摘要: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苏南的农业规模经营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根据自愿的原则,自发形成了一批种田大户,解决了部分农户不愿种责任田的难题;90年代,则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推进了以村办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从理论上说,由村办农场对所属耕地实行集约化的规模经营无疑有许多的优越性,它便于村统一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和保证农产品合同定购任务的按时完成,便于新的农艺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便于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便于国家、集体对土地的征用等等。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还必须考虑与之相关的其他许多因素,如现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的就业状况、农业经营效益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绝大多数农民的意愿等等。在村办农场建设方面,如果不切实际地凭借行政手段强行推进,往往是欲速而不达,也易助长基层工作部门的虚报胡夸风。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苏南现行农业经营体制的基本格局
- (一)耕地的规模经营已占一定比例,但农户家庭小规模经营仍占主导地位
- (二)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分户经营的自我服务仍占相当大的比重
- (三)农业规模经营单位的生存,主要依赖村组非农产业利润的支撑
- 二 分户经营的基本格局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 1.十年来农户“不肯不种,不肯多种”的基本心态没变
- 2.分户经营,并不构成家庭劳力的沉重负担,却使他们的部分闲暇时间得到合理利用,增加了家庭收入
- 3.农产品提价,种粮效益提高,使农民对土地的价值看涨,对耕地的集中和规模经营起逆向调节作用
- 4.责任田是苏南广大乡镇企业职工难以割舍的基本就业保障
- 5.苏南乡镇企业无力在短期内筹措支撑规模经营的全盘机械化操作所必需的资金
- 三 对苏南农业经营体制变革的两点思考
- (一)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主要源自广大农民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自发需求
- (二)相对稳定的以分户经营为主体的双层经营体制,与苏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并不矛盾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