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乌珠湖村落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乌珠湖村落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作者:徐勇 邓大才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6卷·村庄...

图书作者:徐勇 邓大才

出版时间:2019年02月

报告字数:142942字 报告页数:138页
摘要:传统时期,乌珠湖自然村的土地数量有限,农户自己拥有的土地较少,人地关系紧张,且大量田土被不在村“老板”占有,相当一部分农户靠插“老板”的租田为生。村民以家户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分工和投入,农户之间的合作少,主要通过请工、请牛工等市场化方式弥补个体生产能力的不足。除了种田之外,村民还要靠做工、家庭副业等方式弥补农业生产的不足,并通过村庄内外的交易出卖农产品而获得收入。在“墙无脚,土无生”的年代,贫困的村民消费能力有限,家户自我供给大部分消费品,但是婚丧嫁娶、人情往来等支出性消费压力较大。正因为如此,村民只有数量极为有限的田土、简陋的茅屋以及简单的物品由儿子们继承。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人、土地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         一 人与土地的关系
  •         二 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         一 土地产权概况
  •         二 土地买卖关系
  •         三 土地租佃关系
  •         四 土地典当关系
  •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         一 经营单位
  •         二 经营权限
  •         三 经营过程
  •         四 生产合作
  •         五 市场雇用
  •         六 家庭副业
  •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         一 村内交换
  •         二 村外交换
  •         三 借钱与借贷
  •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         一 分配单位
  •         二 分配决策
  •         三 分配内容
  •         四 分配结果
  •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         一 消费决策
  •         二 消费内容
  •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         一 继承权
  •         二 继承物
  •         三 分家与分家关系
  • 第八节 乌珠湖村落经济变迁
  •         一 1949年之前传统经济形态概况
  •         二 1949年之后传统经济形态变迁
  • 第九节 乌珠湖村落经济实态
  •         一 产权
  •         二 生产经营
  •         三 市场交换
  •         四 家庭分配
  •         五 家庭消费
  •         六 财产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