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表14.5 农、牧户信贷行为特征的比较

表14.5 农、牧户信贷行为特征的比较

  • 标题:表14.5 农、牧户信贷行为特征的比较    下载
  • 图片说明:项目 牧户(本文研究结果)农户信贷需求 具有信贷需求的牧户占样本总数的70.7%,信贷的实际发生率为57.21% 山西省2000年有贷款需求的农户所占比例为62.15%,贷款实际发生率为40.67%(史清华等,2002);2017年山东等3省9县农户贷款需求率为40%,贷款实际发生率为67.4%(褚保金,2008)信贷用途 最主要的四个用途为:买草料(31.3%),供子女上学(12.5%),给家人治病(12.5%),买牲畜(10.4%)1995~1999年,35%~50%的农村信贷用于生活性目的(温铁军,2001);1980年以后信贷需求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近几年的调查表明非生产性信贷需求仍然是农民最主要的金融需求(周立,2010)信贷发生时间 牧户信贷主要集中在5~6月、11~12月、1~2月 —信贷来源 贷款主要来自正规金融机构,其中信用社贷款占91.1% 农村信贷供给渠道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和市场化,但正规金融机构信贷开始萎缩,非正规借贷的作用更加突出(周立,2010)信贷额度 平均贷款额度为21393元;大部分(60%)牧户贷款额度在20000~50000元,贷款额度在10000元以下的仅占20.9% 全国的50个案例表明,10000元以上的贷款只占16%(温铁军,2001);2004年全国农户贷款平均额度为9955元(韩俊等,2011)信贷获取条件 67.8%的信贷需要担保;担保方式包括嘎查集体担保(45.5%),主要关系人担保(36.4%)以及联户担保(18.1%)。64.3%的信贷需要抵押;最主要的抵押品是草场,草场抵押占86.5%,其他抵押方式包括牲畜抵押(4.5%)、房产证抵押(4.5%)、身份证抵押等(4.5%)全国6个县的调查结果表明70%的贷款需要担保,贷款的主要保证形式是担保人,而不是抵押(汪三贵,2001)注:虽然反映农户信贷行为的资料与本章用于反映牧户信贷行为的资料在时间上不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比较结果的准确度,但比较结果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牧户信贷行为的差异。
  • 所属文章:牧区信贷市场发育及草地管理 下载全文
  • 所属图书:牧区草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制度、政策与市场
  •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