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北柴村和沙井村是满铁调查的主要地点,本文介绍了日本、欧美学者关于这两个村庄的研究成果。日本学界研究分为三类,即以安藤镇正和旗田巍为代表的《惯行调查》参与者的研究、以平野义太郎和戒能孝通为代表的学者在《惯行调查》发表时的研究、以石田浩为代表的学者在战后对《惯行调查》的研究;欧美学界则以马若孟、黄宗智、杜赞奇三位学者为代表,其研究重点分别为华北农村经济生活、华北农村经济与社会变化、村落政治的社会关系网。
-
作者: 兰林友
所属图书:
莲花落
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本文介绍了此次调查的研究背景、方法及意义。首先叙述了本次调查的学术背景为上世纪日本满铁调查及中外学者的追踪调查,并总结了学界研究现状;其次阐述了本次调查核心为宗族组织、权力与政治,并介绍了政治人类学的研究路径;再次描述了本次调查开展情况、调查方法,并指出调查主题为宗族组织、村落政治与村落领袖;最后总结了此次调查的创新和突破。
-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西方对中国村落的调查研究。其次,运用政府-市场-社会-文化四位一体分析框架,指出政府、市场和社会、文化的作用是互补的,最后运用人类文化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对村落社会进行了理论研究。
-
本文分析了银达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趋势,提出银达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银达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把握文化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响应国家有关农村发展的战略,立足现实,因地制宜,把乡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任务来抓,认真分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活动方式,深化文化内涵,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
-
本文主要介绍了万安精准扶贫调研的社会背景及其研究意义,通过对精准扶贫相关内容的文献综述,得出比较分析贫困户和农村农户必要性的结论,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本文在对精英及社会变迁的中外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界定了农村社区精英、创新行动、村落共同体再造等概念,运用社区研究、“过程————事件分析”等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对城市化和市场化背景下、浙北近郊右坞村社区精英之创新行动对村落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其他村落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
本章主要对本研究的缘起、田野点选择,以及相关领域学术史的回顾做简要铺陈,对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资料来源和田野经历做必要的说明。
-
本文介绍了学界在社区治理和国家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概述了“社区”一词的由来,其次阐述了斐迪南·滕尼斯、拉德克里夫·布朗等学者关于社区的研究观点,最后叙述了学界对民族国家范畴内统治理念和方式的演变趋势研究观点,如作为权利类型和权力技术、作为市民生活公共领域的民族协商机制、作为公共事务执行层面的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等理念。
-
作者: 王书明 曲彦斌 同春芬
所属图书:
和谐渔村
出版时间:2008年02月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后石村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和谐渔村的“和谐”之源及内在品质,分为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群己和谐,天人和谐。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新渔村建设的目标,以及为建设一个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现代化新渔村所采取的有效措施,措施主要有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村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要建设一个经济兴旺发达,民主法制健全,文化事业繁荣,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富有,生态环...
-
作者: 王书明 曲彦斌 同春芬
所属图书:
和谐渔村
出版时间:2008年02月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后石村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后石村“一条龙”终身教育体系的具体内容;从优生优育到幼儿教育,儿童品德教育再到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以及在青年初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且重视成年人的继续教育。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这一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取向。着重从健康投资到智力投资两个方面入手对渔村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创造渔村的人力资本优势。它对于全体村民接受其所在社区的文化与规范,成为该社区合格成员的过程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