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北柴村和沙井村是满铁调查的主要地点,本文介绍了日本、欧美学者关于这两个村庄的研究成果。日本学界研究分为三类,即以安藤镇正和旗田巍为代表的《惯行调查》参与者的研究、以平野义太郎和戒能孝通为代表的学者在《惯行调查》发表时的研究、以石田浩为代表的学者在战后对《惯行调查》的研究;欧美学界则以马若孟、黄宗智、杜赞奇三位学者为代表,其研究重点分别为华北农村经济生活、华北农村经济与社会变化、村落政治的社会关系网。
-
作者: 兰林友
所属图书:
莲花落
出版时间:2012-05-01
本文介绍了此次调查的研究背景、方法及意义。首先叙述了本次调查的学术背景为上世纪日本满铁调查及中外学者的追踪调查,并总结了学界研究现状;其次阐述了本次调查核心为宗族组织、权力与政治,并介绍了政治人类学的研究路径;再次描述了本次调查开展情况、调查方法,并指出调查主题为宗族组织、村落政治与村落领袖;最后总结了此次调查的创新和突破。
-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西方对中国村落的调查研究。其次,运用政府-市场-社会-文化四位一体分析框架,指出政府、市场和社会、文化的作用是互补的,最后运用人类文化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对村落社会进行了理论研究。
-
本文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包括日常生活理论、农民理性理论等在内的理论回顾,采用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试图将微观个体的人文关怀与宏大社会转型变迁融合,通过对农村社会中的普通老年群体日常生活的呈现,探讨其中内隐的观念结构和行为实践的逻辑依据,深度透视当前农村老人的生存状况,进而探析今日乡村世界的真实面目和农村老人的真实处境,探析他们的日常行为对于维系自身日常生活的价值,解析外部世界对于他们行动的消解和建构的力度、向度。
-
“易村研究”是指费孝通和张之毅从1939年开始对易村进行的初步考察以及张之毅对易村进行的系统调查,以《易村手工业》为研究标志。“云南三村”再调查课题组自2013年以来对今天的易村及历史上的易村展开研究,是一种“再研究”。易村研究是费孝通提出的以小城镇问题、乡镇企业问题为代表的中国农村问题中一个不可少的环节。易村曾经乡村手工业较为兴盛,被费孝通选定作为农村工业代表之一,是其研究中“内地农村工业”村庄的理想类型。
-
本文通过学术史梳理与实地调研等总结,结合经典社会学理论前提,以村落调查起步分析现代中国乡村研究,并以历时性与空间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启乡村叙事,尝试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将追访与续读相结合,以乡村记忆的“十里店”再研究呈现立体的乡村社会变迁,为乡村社会发展、乡村多元治理改善、乡村战略地位提升等提供策略。
-
“十里店”再研究在承继传统与转换视角中创新乡村研究的路径,分析和思考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区近百年的乡村革命与治理的历程;研究通过追访与续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留存乡村记忆,以时空交错、内外互构、动静结合的近百年“十里店”变迁历程创新乡村研究的路径,试图延续“十里店”作为专门学术研究对象的价值。
-
作者: 佟春霞
所属图书:
精武源头小南河
出版时间:2014-07-01
本文重点介绍了小南河村作为霍元甲故里利用“精武精神”开发特色旅游项目的举措。小南河村在意识到霍元甲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之后,逐渐修建故居和陵园,利用武术故乡之名招商引资,建设中华武林园,使得霍元甲旅游项目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
贵州省九溪村为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该课题的学术背景、九溪村作为调查点的原因,以及课题的开展过程;其次阐述了九溪村屯堡村落类型学的研究意义;最后从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角度描述了屯堡乡民社会的主要特征。
-
作者: 王书明 曲彦斌 同春芬
所属图书:
和谐渔村
出版时间:2008-02-01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后石村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和谐渔村的“和谐”之源及内在品质,分为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群己和谐,天人和谐。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新渔村建设的目标,以及为建设一个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现代化新渔村所采取的有效措施,措施主要有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村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要建设一个经济兴旺发达,民主法制健全,文化事业繁荣,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富有,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