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三村》是从《江村经济》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江村经济》是对一个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和其运作的素描,是费先生意欲理解中国农村时解剖的一只“麻雀”。然而,要想全面了解中国农村,只对江村进行研究是不够的。因此,费先生与张之毅先生,在云南选择了受商业影响程度不同的三个村庄进行调查,希望通过类型比较的方法,整体把握中国农村。
-
本文对《禄村农田》做了大致概括,并将其与《江村经济》进行对比分析。《禄村农田》是《江村经济》的续编,是用《江村经济》的结论去指导禄村的调查分析。费先生用劳力充斥和资本分散来说明自营的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制度,同时亦是分析一个现代工商业发达前期的传统经济型式,给了我们了解现代工商业对于农村社区可能影响的张本,更衬托出江村土地制度形态的意义。
-
作者回顾了自己从1984年初入社会学专业,到现今近35年的学术探索之路,其中走过弯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作者提出的社会单位理论,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作者本身的学术探索历程,也反映着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经过40年的重建发展,中国社会学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善,经验研究也做得很好,能够与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对话,但中国社会学还缺乏自己的理论。
-
本文介绍了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系史1938~1954年的大事记并附有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师及毕业生名录。
-
本文为《中央日报》(昆明版)1948年10月9日所刊载的云大社会系近讯。
-
本文为1949年国立云南大学文法学院主办的边疆文物展览会公告及云大校庆公告。
-
云大社会学系选择大墨雨村这个夷族社区作研究社会学的工作站,是因为它受新文化的影响很浅,还保有夷族原有的语言及习俗,可以从其中探究夷族文化之特点。社会系、社会研究室、社会研究工作站三个机构是不可分离的,乃是三位一体的整体。工作站则是研讨重心之所在,从研究室的书本上所寻致的一套理论,须得拿到工作站——实验室——去证验,复将证验的结果带回研究室讨论。
-
《云大社会学田野调查老照片(1939-1954)》一书中的老照片大多是作者和马雪峰老师在访问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和就读的师生及亲属中所搜集到的,其大部分是反映当时社会学系师生从事田野调查的经历、成果,少数几张是反映20世纪80年代后他们的一些活动。书中有不少照片展现了已经消失的民族服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相当珍贵。
-
-
2013年初,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暨“云南三村”研究中心确立了长期开展“云南三村研究”的计划,接着派出了研究人员赴三村进行初步调查,并于当年申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项目,次年便完成了综合研究报告——《“云南三村”调查研究报告》,其中有一篇易村调查报告。此后,课题组又多次分别到三个村子进行调查,最新研究成果于2018年8月完成。经专家评审,课题组再次对三本书稿做重大修改,在此期间又根据实际需要到实地进行调查,补充材料,完善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