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基础资料  >  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
  • 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

    作者:巴县县情调查组 调查地点:重庆市巴县 调查时间:1988.06.01~1991.08.2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加强了法制建设,进行了平反纠错,清理了历年遗留案件。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流毒和影响,刑事案件仍逐年增多,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及时地采取果断措施,开展了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
  • 卫生与健康

    作者:巴县县情调查组 调查地点:重庆市巴县 调查时间:1988.06.01~1991.08.20
    1696年,西洋医学开始传入巴县。美、英、法等国的传教士和医生陆续设立了诊所和医院。1910年,由中国人主持的普仁医社在麦子市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1951年起,在县、区、乡陆...
  • 民风与民俗

    作者:巴县县情调查组 调查地点:重庆市巴县 调查时间:1988.06.01~1991.08.20
    巴县历史悠久,民风纯朴,在生活习俗与婚丧喜庆等礼仪上,保留了一定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现代文明的传播,民风与民俗也逐渐演变。80年代巴县的婚嫁习俗,融汇了传统与现代的成分,形式颇为多样化,但传统的成...
  • 文化精神生活

    作者:巴县县情调查组 调查地点:重庆市巴县 调查时间:1988.06.01~1991.08.20
    巴县系巴蜀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抗日战争后重庆作为陪都,大批国民党中央机关迁入县内,青木关、赖家桥一带划为“迁建区”,郭沫若、阳翰笙等大批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另外,八路军在重庆设办事处...
  • 科技事业

    作者:巴县县情调查组 调查地点:重庆市巴县 调查时间:1988.06.01~1991.08.20
    巴县的科技事业最早发端于农业。巴县的科技以农业为主,但不止于农业。1937年在县境南部石油沟开始钻探,并生产油气。巴县的科技发展与科技教育是密切相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巴县的科技事业主要开展了两...
  • 教育事业

    作者:巴县县情调查组 调查地点:重庆市巴县 调查时间:1988.06.01~1991.08.20
    巴县的教育有籍可考始于明代,但无详细记载。清代兴起书院,清道光6年(1828),知县刘衡奉命劝谕各乡、镇设义学,当时巴县设义学15处以上。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定为陪都,国民政府教育部迁巴县青木关。一批高、中等...
  • 婚姻与家庭

    作者:巴县县情调查组 调查地点:重庆市巴县 调查时间:1988.06.01~1991.08.20
    巴县总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农村人口。因此,要了解巴县的家庭构成与变化,必须着重调查巴县农村居民家庭。巴县农村家庭构成的变化,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政策有关。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打破了集体的“...
  • 人民生活质量

    作者:巴县县情调查组 调查地点:重庆市巴县 调查时间:1988.06.01~1991.08.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来,巴县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起伏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0年的迅猛发展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城市,以前由于工资变动不大,以及人口多、就业少、集市贸易一度关闭,居民的物质和...
  • 社会分层

    作者:巴县县情调查组 调查地点:重庆市巴县 调查时间:1988.06.01~1991.08.20
    通过实地调查,巴县社会分层现阶段存在两个阶级、三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私人企业主阶层。工人阶级处于领导地位,知识分子阶层是其成员;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天然盟友,但...
  • 财政和金融

    作者:巴县县情调查组 调查地点:重庆市巴县 调查时间:1988.06.01~1991.08.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县财政机构经历多次变化,直至1979年4月财政税务分别设局,至今未变。作为国家预算体系中的地方一级财政,巴县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从1950~1980年基本上实行的是“统收统支”。在这种体制下,...
  •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下一页  第 /451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