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基础资料  >  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
  • 科学技术

    作者:黄浦区课题调查组 调查地点:上海市黄浦区 调查时间:1992.12.31~1996.01.08
    早在19世纪50年代,黄浦区墨海书馆即开始翻译和出版科技书籍,以后又有美华书馆、格致汇编社等出版西方科技著作,对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早期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新学科的创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
  • 工业

    作者:黄浦区课题调查组 调查地点:上海市黄浦区 调查时间:1992.12.31~1996.01.08
    黄浦区集管工业起源于1958年由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组织家庭妇女和闲散劳动力兴办的里弄生产组。1958年年底,全区先后建立生产组285个,参加人员5039人。至1960年4月,生产组有1014个,参加人员18852人。三年困...
  • 市政建设城市规划交通运输邮电

    作者:黄浦区课题调查组 调查地点:上海市黄浦区 调查时间:1992.12.31~1996.01.08
    上海开埠前,黄浦区浦西地区有泥路和少量石板路。清康熙十一年(1672)铺筑的区内第一条南北向石板大路,俗称闸路或石路(今福建中路),是当时常熟、太仓、嘉定等地由陆路达上海县城的通道。道光二十五年(1845)公布的...
  • 财政税收

    作者:黄浦区课题调查组 调查地点:上海市黄浦区 调查时间:1992.12.31~1996.0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浦区财政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了统收统支、增收分成、总额分成、包干上交4个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沿用旧的各税分管形式,1950年9月,改为各税统管、分区稽征。区按块建立稽征...
  • 对外经济贸易

    作者:黄浦区课题调查组 调查地点:上海市黄浦区 调查时间:1992.12.31~1996.01.08
    上海的洋行,最初大部分是从广州分设过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转运中心。许多在华中、华北新开设的洋行,是由在上海的洋行就近分设过去的。据统计,1864年,中国以经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洋...
  • 商业

    作者:黄浦区课题调查组 调查地点:上海市黄浦区 调查时间:1992.12.31~1996.01.08
    上海解放初期,黄浦区共有私营商业企业14800户左右。人民政府按照对私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保留了黄浦区经100多年发展起来的商业流通渠道,同时将没收的官僚资本商业改造为国营商业。对少数迷信物品、烟...
  • 金融

    作者:黄浦区课题调查组 调查地点:上海市黄浦区 调查时间:1992.12.31~1996.01.08
    上海开埠后,黄浦区逐渐成为上海市的金融机构汇集之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汪伪政权直接或间接利用钱庄、银行作为控制沦陷区经济的工具,黄浦区钱庄、银行出现畸形大发展,区内私营银行达187家、钱庄229家。抗日战...
  • 经济发展概述

    作者:黄浦区课题调查组 调查地点:上海市黄浦区 调查时间:1992.12.31~1996.01.08
    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出现,南市区内的上海老城厢逐渐失去了其经济中心的地位,上海市的经济中心转移到了黄浦区浦西地段。上海近代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次”和现代化进程中的许多“第一次”都发生在黄浦区。作为...
  • 人口

    作者:黄浦区课题调查组 调查地点:上海市黄浦区 调查时间:1992.12.31~1996.01.08
    在上海1843年开埠之前,黄浦区多为农田,人口稀少。根据最早的史料记载,清咸丰三年(1853),浦西英租界内约500人。1845年,英国殖民者在上海县城以北设置居留地(租界的前身),界内全为外籍人。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
  • 自然地理条件

    作者:黄浦区课题调查组 调查地点:上海市黄浦区 调查时间:1992.12.31~1996.01.08
    黄浦区地处黄浦江与其最长支流吴淞江的交汇处。在上海市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全市水上交通要冲。区域内浦西地区北界吴淞江上有10座桥梁通虹口、闸北两区;浦东、浦西之间有日客流量70万人次的客运轮渡——陆延线...
  • 上一页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下一页  第 /451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