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9922-2
学科 :知识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法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
《屯堡文化研究》编委会
-
历史·田野
贵阳乌当明代卫所屯堡及其文化初考 罗登宜明清时期的凯里军屯 熊贵伦 -
信仰·仪式
试论屯堡人的多神信仰和地方神崇拜 李建军吴斌屯堡民间信仰源流初论 杨清虎当代黔中屯堡汪公巡游仪式展演的实践逻辑及启示 陈力心汪青梅 -
文化·社会
说唱地戏谱《薛丁山征西》研究 王继平屯堡饮食的人类学透视 杜成材 -
保护·利用
安顺山歌传承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以安... 王继平朱发猛屯堡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王丽平余群城镇化与贵州屯堡文化自觉 韦明顶城镇化背景下贵州屯堡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韦明顶袁名松袁承蔚
屯堡文化滥觞于明朝的卫所制度,即民间所谓“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明初,大明军队征服西南以后,朝廷为长治久安,令大军就地屯戍,并从中原、湖广和江淮地区把一些工匠、平民和犯官等强行迁至黔中安顺一带居住。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人在亦兵亦民的过程中繁衍生息,既不断吸收当地的先进生产方式,又恪守各自世代相承的文化生活习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我们称之为“屯堡文化”这样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他们既执著地保留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又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
屯堡方言经过数百年变迁未被周围的语言同化;屯堡妇女的装束沿袭了明清江南汉族服饰的特征;屯堡食品具有易于长久储存和收藏,便于长期征战给养的特征;屯堡人的民间信仰与中国汉民族的多神信仰一脉相承;屯堡花灯曲调还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屯堡地戏原始粗犷,对战争的反映栩栩如生,被誉为“戏剧活化石”,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屯堡民居以木石为主营造,既质朴美观又具独特防御性,构成黔中安顺特有的地方民居风格……
吕燕平
安顺学院屯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李建军
张定贵
安顺学院教授。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副秘书长、贵州省教育学会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委员会理事、贵州省社会学学会会员、贵州省儒学会会员、贵州省书协会员、广西民族大学汉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安顺孔子研究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